中国三大行书
《兰亭集序》即“天下第一行书”,又题为《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晋穆 http://g.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50/sign=dfc17ddb76094b36df921ce893cd7c00/0823dd54564e92583f6505ea9c82d158ccbf4e65.jpg 冯承素摹兰亭序卷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全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此序受石崇《金谷诗序》影响很大,其成就又远在《金谷诗序》之上。其文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苏轼《寒食帖》并称三大行书书法帖。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季明文稿》(又称《祭侄文稿》),书者颜真卿,中国书法史上最著名的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号称“天下第二行书”(另二件为王羲之书兰亭集序和苏轼书寒食帖),它也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麻纸本,行书 纵28.2厘米 横75.5厘米,23行,每行11—12字不等,共234字;铃有“赵氏子昴氏”、“大雅”、“鲜于”、“枢”、“鲜于枢伯几父”、“鲜于”等印;经宋宣和内府、元张晏、鲜于枢、明吴廷、清徐乾学、王鸿绪、清内府等收藏,现藏中国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
《寒食帖》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