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做袋鼠族
小风是一个23岁的小伙子,工科硕士,他给我打电话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我不想做袋鼠族,我很郁闷,怎么办? ” “袋鼠族?”我坦内地告诉他,我不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小风告诉我这是西方的一种叫法,就是现在流行的“啃老族”,指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像袋鼠一样,缩在育儿袋里靠父母养活。”小风形象的比喻把我逗笑了。我问小风:“你是袋鼠族吗? ”小风犹豫了一下,小声说:“现在是,我不想这样,所以我很烦!”小风向我讲述了他变为袋鼠族的过程:小风从小就是一个争气要强的孩子,聪明、好学、懂事,高考时顺利升入重点大学,是父母的骄傲在选择专业时,他听从父母的建议学习电力系统,父母认为电力行业是铁饭碗,待遇高,什么时候都不会下岗,小风自己对这个专业也比较认同。 可就在大四实习时,通过在电厂的班倒”,小风发现,自己不喜欢这份工作。由于学习成绩好,在大四时,小风被保研。就在半年前,他硕士毕业,学校推荐他到大型发电厂工作,可刚实习一个月他就辞职。小风说我受不了打乱了生物钟的三班倒工作,更受不了每天面对冰冷 的发电设备。毕业半年,靠父母养活五个月,我成了袋鼠族。” 一口气讲完这按,小风沉默了,好像在等待我的评价。我说:“看来,你在不了解这个专业的情况下,听从父母的意愿报了.可通过实际工作发现,它并不适合你,是吧? ” 小风好像受到鼓舞,“是啊!我就是不愿干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所以辞职了。我喜欢当记者,这五个月里我通过视频面试应聘了三家媒体单位,但都没有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专业不对口。”小风无助地叹着气.告诉我他为什么要做这种选择:“我从小就向往当记者,我喜欢与人、与新事物、与文字打交道的工作,而且我在网上做过测试,我适合做记者。” 看来“记者”是小风的职业理想和职业兴趣,我告诉小风,找到理想的职业就像打仗一样,知己知彼才能取胜,我请他分析一下自己做记者的能力优势,小风告诉我:“我文章一直写得不错,大学时校刊征文获过二等奖;我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曾任校学生会学习部长,善于与人打交道;我热情、平和、乐于助人、有责任感……” 我告诉他这只是“知己”,还要“知彼”,“知彼”就是要知道记者行业需要的能力,和到什么地方可以做记者。他思索了一下:“记者要有很强的写作功底,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热情、有责任感,知识面广,有新闻写作专业知识等,在报社、电台、电视台都可以做记者。” 我问,还有没有他可以从事记者行业的地方,他肯定地说:“没有!”我问他最引以为傲的能力优势是什么?他毫不犹像地说:“是扎实的电力系统理论。”我问他是否有既能做记者.又能发挥自己最大优势的工作?他像恍然大悟般高兴地说:“有呀!那就是电力行业的媒体工作,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我一会儿就搜索一下,发求职信。”我问他,是否有不被录用的可能呢?他说,有这种可能,他的新闻写作专业知识欠缺,他会在参加视频招聘的同时上一个专业培训班。 我肯定了他的做法,并告诉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兴趣.当职业兴趣与所从事的工作相符时,就会有极大的幸福感,也是职业成功的开始,每个人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都可能会遇到闲惑,这时应静下心来,找到自己的职业兴趣,分析自身的能力优势、所选职业的能力要求和就业现状,确定目标,从现在做起, “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小风打断我的话,“现在我就开始行动,先找一个养活自己的工作,边工作,边学习,为成为电力行业媒体记者做准备。再也不做袋鼠族了。”相当不错,感谢无私分享精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