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打防通讯网络诈骗犯罪】高校大学生被网络诈骗的.....
(一)网络兼职刷单诈骗:这是一种比较新型的网络诈骗形式,也是发案率最高的诈骗类型,从接报的案件看,这类网络兼职诈骗占所有诈骗类型的85%以上,共给受害人造成36万余元的经济损失。此类诈骗的主要形式是在网站上发布招聘网上兼职信息,以给网站刷信誉的形式进行,这类案件发案数高,涉及金额大,且破案率极低。从近期我所接报此类案件情况看,大多是学生,尤其开学和长假期间,此类案件高发期。一般此类案件犯罪分子在网上发布招聘兼职的信息,称是为网站刷信誉、一单一结,佣金丰厚,大多以购买游戏卡和充值卡做任务实施诈骗,当做完第一、二单(每单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时,对方会及时给报酬,当再继续做单时,对方就说要做满一定数量的单才会给报酬,很多同学就信以为真,接着继续充值做单,直到自己垫付了上千元才发现自己已上当受骗。9月14日,张同学在宿舍玩手机打开一个淘宝链接,里面有一个做兼职的QQ号,张同学加了之后告诉他说有一个做淘宝刷单的兼职问张做不做,张同学说想做,就试着做了一个80元的单,约5分钟就给张返了85元钱。然后张同学又陆续做了三单一共6700元,但是没有给张同学返钱,张同学就说不做了,对方说可以,对方就帮张同学提交了一个商家强制申请退款的要求,对方又给张看了商家强制申请退款要求的截图,上面说明在9月17日12点之前返款到张同学支付宝里,在9月16日15时许对方就把张同学拉黑了再也联系不上了。(二)积分兑换诈骗:这是目前最新型的诈骗方式,犯罪分子通常以“系统信息”、“客服”、“QQ”等官方名义向上网人发送虚假积分兑换现金,吸引上网人点击登录其创建的虚假信息网站,此类诈骗主要针对手机支付宝用户,电脑模拟银行、移动客服号码发放短信,并发送网址链接,在积分兑换现金的引诱下,受害人如果点击网址按照提示操作,输入自己的银行卡号,验证码、支付密码,现金就会被转走。
(三)利用网上中奖进行诈骗:不法分子利用传播软件随意向互联网QQ用户、MSN用户、邮箱用户、网络游戏用户、淘宝用户、微博用户等发布中奖提示信息,当事主按照指定的“电话”或“网页”进行咨询查证时,对方便以手续费、保险费、税费等各种名义要求先向其指定帐户汇款,金额一般几千甚至上万。在受害人汇款之后,犯罪分子又会罗列层出不穷的借口要求受害人继续向其汇款,且金额越来越大。
(四)冒充好友身份的网络诈骗:犯罪分子通过各种方法盗窃QQ账号、微信账号、邮箱账号后,向用户的好友、联系人发布信息,小到帮忙交几十元话费大到称其忽生疾病或遭遇意外急需用钱等为由,请对方汇款到其指定账户。
(五)网络购物诈骗:犯罪分子往往在淘宝等网络交易网站,采取低价诱惑和虚假广告等手段实施网络购物诈骗。在低价诱惑中,其商品售价一般远低于市场价格,产品说明夸大其词甚至虚假宣传,此类交易有一共同特点即是一律采取先付款后发货的方式。一旦受害人支付款项后,便再也联系不上原来亲切热情的卖家了。
高校大学生谨防网络诈骗的对策
(一)加大对预防校园诈骗案的宣传力度。公安机关及学校保卫部门应定期对学生进行防骗讲座,结合平日接处警中真实的诈骗案例为学生们现场讲解,警戒学生们不要上当受骗,同时给学生们提供一些防骗技能,让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准确的识别各类骗术。定期更新学校预警信息专栏的宣传内容,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实时性;在学生群体中成立防骗社团,发动学生通过社团活动自发进行防骗宣传,提高防骗意识。
(二)不断完善校园安全的管理制度。在当前网络诈骗高发的情况下,高校要将网络诈骗防范作为“平安校园”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研究防范的措施和办法,积极借鉴其它地区、高校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进行探索和创新;同时,学校应定期组织校园防网络诈骗安全讲座,在征得受害学生同意的情况下,可以请校园内有受骗经历的学生上台讲自己的亲身经历,以此增加讲座的亲切感和认知度,进而引起学生们的重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三)努力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和防骗能力。首先,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大学生不仅要勇于尝试,更善于请教,当遇到自己应对不了的情况时,可向辅导员、家长或者公安机关求助,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其次,应善于学习他人的防骗经验,当身边的同学有成功避免诈骗的案例时,积极向同学讨教成功经验,当有同学被诈骗时,一起总结被骗教训,分析被骗原因,防止二次诈骗发生;最后,广大学生要自觉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妥善保管自己的私人信息,不向他人透露本人证件号码、账号、密码等,并尽量避免在网吧等公共场所使用网上电子商务服务,避免掉入形形色色的诈骗陷阱,远离上当受骗,面对网络诈骗采取“不看,不听,不信,不汇款,不转账”的方式。 好帖必须得顶起 元芳你怎么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