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好学家长】观察家长陪考作为读研课题
不过,即使不“候考”,开考后,家长们也没有立刻离去,而是停留在考点外,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得起劲。 一位家长说:“作文很关键,50分跟53分可不只是3分之差,全省排名可能就差了好几百甚至上千名哦!”说话间,这位家长瞪大了眼睛,还伸出一个巴掌,语气显得特别严肃。“是啊是啊!听说去年考材料作文,今年不知道会考什么,我们家小子平时就比较怕材料作文。”另一位家长说到作文,不禁皱起了眉头,对儿子表示担忧。
“别想那么多了,考完就知道了,不要影响孩子。”有家长打断关于作文的谈论,将话题转移了。“你们是文科还是理科?打算报考什么专业?”“中午准备煮什么好吃的?”……从考试到志愿填报,从志愿填报到做饭,原本陌生的家长们变得“无话不谈”,直到有人提醒该回家做饭了,他们才慢慢散去。
这倒给小王提供了“便利”。小王是长江大学心理专业大四学生,特地陪弟弟来赶考的。
除了陪考,她还有一个特殊“目的”,就是研究陪考家长的心理。“四年前我自己在里面考,完全不了解在外面等待的那种心情,现在终于体会到了,比自己考还紧张呢!是不是所有家长的心态都跟我一样呢?学了四年的心理学,我很想尝试自己做点小研究。”小王说,出于专业敏感,她会通过观察家长的表情、言谈举止等,来揣摩、推测家长的心理,“或许这可以成为我今后读研的一个小课题。”
http://bbs.sh0527.com/source/plugin/jishigou_dzx/images/favicon.ico 该帖已经同步到泗洪微博 前程无忧的微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