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发表于 2015-5-28 15: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关于组织参加2015年
江苏省多媒体教育软件比赛的通知
各中小学、职业学校:
为落实苏教办电〔2015〕2号通知精神,切实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全面深度融合,各学校要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参加“2015年江苏省多媒体教育软件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比赛参赛对象为全省基础教育及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各级电教机构教育技术工作者;参赛组别为基础教育组、中等职业教育组。
二、大赛项目
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段教育教学要求和特点,按照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按照作品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划分)设置参赛项目。
基础教育组项目设置为:课件(含移动终端课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含移动终端课例)、学科主题社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综合课例、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Autodesk虚拟展示课件。
中等职业教育组项目设置为:课件、精品开放课程、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Autodesk虚拟展示课件。
各项目评选标准请参阅《中央电化教育馆关于举办第十九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的通知》(教电馆[2015]27号)相关内容,网址: http://www.mtsa1998.com.cn/
三、奖项设置
2015年江苏省多媒体教育软件比赛参赛作品,按项目进行全市评选,分设一、二等奖,由市电教中心颁发证书,并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全省评选,全省评选设一、二、三等奖,由省电教馆公布比赛结果并颁发证书。
四、作品报送
各学校参赛作品请按《第十九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指南》(附件)格式要求,于7月25日前报送县电教办,联系人:李秀涛,联系电话:0527-86238419。
附件:
1. 关于举办2015年宿迁市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大赛的通知(宿教函[2015]075号).doc
2.关于举办2015年江苏省“领航杯”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大赛的通知(苏教办电〔2015〕2号).doc
3. 第十九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指南.rar
教育局电教办
2015年5月28日

全部评论7
泗洪教育 发表于 2015-5-28 15: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宿迁市教育局文件
宿教函﹝2015﹞075号
关于举办2015年宿迁市
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大赛的通知
各县(区)教育局,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政法和社会管理办公室,市湖滨新区社会事业局,市洋河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市直各学校:
为深入贯彻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全面落实《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全面融合,提高广大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根据省教育厅关于举办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大赛的通知(苏教办电〔2015〕2号)等文件要求,经研究,决定举办2015年宿迁市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技术启迪智慧,创新领航未来。
二、大赛项目
1.中小学电脑活动。参赛对象为普通高中、初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参赛组别为小学组(普教、特教)、初中组(普教、特教)和高中组(普教、特教、中等职教)。具体要求以宿教电函〔2015〕001号文件为准。在市级评审的基础上推选优秀作品参加江苏省学生电脑作品活动和第十六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
2.中学生英语口语电视比赛。参赛对象为在读初中学生。比赛以展示学生的英语口语教学成果和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内容,将通过演讲、问答等形式,并结合网络平台和现场竞赛的方式,全方位反映学生的英语口语应用能力,体现学科特点和信息技术优势。比赛拟于2015年10月举行。在市级评比的基础上组队参加江苏省第十五届中学生英语口语电视比赛。
3.多媒体教育软件比赛。参赛对象为基础教育及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参赛组别为基础教育组、中等职业教育组。比赛项目有课件(含移动终端课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含移动终端课例)、学科主题社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综合课例、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Autodesk虚拟展示课件、精品开放课程等。比赛作品报送截止时间为2015年8月1日。在市级评审的基础上推选优秀作品参加江苏省多媒体教育软件比赛和第十九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
4.教师网络团队教研比赛。参赛对象为中、小学现任教师,比赛分小学科学、小学音乐、初中数学、初中美术四个学科。比赛以团队方式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每县(区)每学科推荐1个团队,共计4个团队参赛,每个团队由3名学科教师组成。比赛拟于2015年7月举行。在市级比赛的基础上组队参加江苏省教师网络团队教研比赛。
5.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参赛对象为小学、中学、幼儿园现任教师,比赛分小学信息技术、小学美术、初中物理、初中生物、幼教(学科和课题自选)五个学科。比赛以现场上课,一师一课时的形式进行。每县(区)每学科推荐2位教师参赛。比赛拟于2015年10月举行。在市级比赛的基础上组队参加江苏省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
6.书香江苏读书系列活动。利用书香江苏平台,阅读《关爱成长 法法护航》、《牢记历史珍爱和平》等系列图书和影像资料,结合亲身经历和学习实践体验,撰写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闻所见的法制故事、法制新闻、法制事件及受到的法制教育,以及学法心得、学法感想和真情实感,参加书香江苏读书活动(文体不限,小学生600字左右,初高中生1000字左右)。用镜头和画笔从不同的视角,及时记录下发生在身边的法制案例、感人故事,参加省教育厅“与法同行”绘画摄影摄像比赛。
7.中小学校优秀校园网站评比。评比范围为高中、职业学校和特殊学校的学校网站。评比内容包括网站建设与网络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库与教育资源库建设、网站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网站信息化管理和运行机制四个方面。每县(区)推荐4个优秀学校网站(高中2个、职业学校1个,特殊学校1个),5月13日前报送市电教中心。在市级评选的基础上,推选优秀校园网站参加江苏省中小学校园网站评比。
三、奖项设置及相关要求
1.各县(区)教育局和市直学校要公示比赛项目和要求,认真做好宣传和发动工作,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精心组织活动,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组织各项比赛选拔活动。在认真评审公示的基础上,集中择优推荐,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2.以上各项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大赛由市电教中心负责制定比赛细则并组织实施。各项竞赛活动的具体要求以比赛细则通知为准。
3.市级各项比赛设一、二、三等奖,由市教育局颁发证书。国家和省级比赛由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其所属主办单位颁发获奖证书。
  
2015年4月30日     
泗洪教育 发表于 2015-5-28 15: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举办2015年江苏省“领航杯”
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大赛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
  为深入贯彻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全面落实《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任务要求,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全面融合,提高广大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经研究,决定在全省举办2015年江苏省“领航杯”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2015年江苏省“领航杯”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大赛主题:技术启迪智慧,创新领航未来。
  二、大赛组织
  设大赛组织委员会,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工作。大赛组委会于年初确定当年比赛主要项目,根据大赛进程分项目公布比赛细则。
  大赛日常工作由组委会办公室负责,办公室设在江苏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省电化教育馆)。
  大赛各项目比赛由各市电教馆及各高等学校牵头统一报名。
  三、参赛对象
  全省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及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学科教师、学校教育技术工作专职人员、电教机构专业人员。具体要求见各项目比赛细则。
  四、大赛项目
  2015年江苏省“领航杯”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大赛竞赛项目分为“教师竞赛项目”及“学生竞赛项目”两大类。具体安排如下:
  (一)教师竞赛项目
  教师竞赛项目以媒体作品和教学竞赛为主,具体包括:
  1.领航杯·2015年江苏省多媒体教育软件比赛
  此项比赛参赛对象为全省基础教育及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各级电教机构教育技术工作者;参赛组别为基础教育组、中等职业教育组。
  基础教育组项目设置为:课件(含移动终端课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含移动终端课例)、学科主题社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综合课例、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Autodesk虚拟展示课件。
  中等职业教育组项目设置为:课件、精品开放课程、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Autodesk虚拟展示课件。
  以上项目的最终确定以比赛细则为准。比赛作品报送以市为单位进行,报送截止时间为2015年8月20日。在省级评审的基础上选送其中部分优秀作品参加“第十九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
  2.领航杯·2015年江苏省教师网络团队教研比赛
  此项比赛以团队方式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参赛对象为全省小学、中学现任教师。
  比赛分小学组、初中组2个组别进行,其中小学组竞赛学科为科学和音乐,初中组竞赛学科为数学和美术。每市每学科推荐1个团队,共计4个团队参赛,每个团队由3名学科教师组成。具体比赛课题现场公布。
  比赛拟于2015年8月举行。
  3.领航杯·2015年江苏省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
  此项比赛以现场上课(1师1课时)形式进行,参赛对象为全省小学、中学、幼儿园现任教师。
  比赛分小学组、初中组、幼教组3个组别进行,其中小学组竞赛学科为信息技术和美术,初中组竞赛学科为物理和生物,幼教组类别自选。每市每学科推荐1位教师,共计5位教师参赛。小学及初中组具体参赛课题统一确定,由各市以抽签方式选取。
  比赛拟于2015年11月举行。
  (二)学生竞赛项目
  学生竞赛项目以媒体作品、英语口语比赛为主,具体包括:
  1.领航杯·2015年江苏省学生电脑作品活动
  此项比赛参赛对象为全省普通高中、初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参赛组别为小学组(普教、特教)、初中组(普教、特教)和高中组(普教、特教、中等职教)。
  小学组项目设置为: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电脑动画(健康教研专项)、电子板报、网页设计、电脑艺术设计(生活创意设计)。
  初中组项目设置为: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电脑动画(健康教研专项)、网页设计、3D创意设计(创新未来设计)、3D创意设计(创新三维设计)、电脑艺术设计(生活创意设计)。
  高中组项目设置为:电脑艺术设计、电脑动画(二维)、电脑动画(三维)、电脑动画(健康教育专项)、网页设计、计算机程序设计、3D创意设计(创新未来设计)、3D创意设计(创新三维设计)、微视频。
  比赛作品报送以市为单位进行,报送截止时间为2015年4月。在省级评审的基础上选送其中部分优秀作品参加“第十六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
  2.领航杯·2015年江苏省第十五届中学生英语口语电视比赛
  此项比赛系省教育厅批准的面向全省中学生的竞赛活动项目,参赛对象为全省在读初中学生。比赛以展示学生的英语口语教学成果和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内容,将通过演讲、问答等形式,并结合网络平台和现场竞赛的方式,全方位反映学生的英语口语应用能力,体现学科特点和信息技术优势。
  比赛拟于2015年11月举行。
  五、奖项设置及推荐要求
  2015年江苏省“领航杯”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各项比赛设一、二、三等奖。由江苏省“领航杯”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大赛组委会公布大赛结果并颁发证书。
  请各市教育局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对各项比赛层层选拔、认真评审、集中推荐,同时做好发动和宣传工作。
  联系人:杨晨曦;联系电话:025—83752117。

男人的情怀 发表于 2015-5-28 15: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泗洪教育 发表于 2015-5-28 15: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件
第十九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
指  南

  
        
大奖赛组织委员会编
   
2015年3月
   
   
   


目   录
一、参赛人员范围
二、参赛项目设置及相关要求
(一)项目设置
(二)项目说明及要求
(三)评比指标
(四)作品资格审定
(五)作品制作
三、参赛办法
(一)参赛办法及报送作品数量
(二)报送时间、方式及评审费
四、参赛作品评比及奖项设置
(一)评比办法
(二)奖项设置
五、组织工作
(一)组织领导
(二)联系方式
附表1: 参赛作品登记表
附表2:参赛作品名单及联系人信息表

一、参赛人员范围
各级各类学校及有关部委、行业所属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教育技术工作者。
二、参赛项目设置及相关要求
(一)项目设置
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简称“大奖赛”)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段教育教学要求和特点,按照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分组(按照作品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划分)设置参赛项目。
1.基础教育组:课件(含移动终端课件)、课例(含移动终端课例、机器人教学课例等)、学科主题社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综合课例、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微课。
幼儿教育:课件、课例。
特殊教育:课件、课例。
教学点:教育资源应用教学设计方案、教育资源应用课例
2.中等职业教育组:课件(含移动终端课件)、精品开放课程、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微课。
3.高等教育组:课件(含移动终端课件)、精品开放课程、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微课。
(二)项目说明及要求
1.课件: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根据教学设计,将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有效呈现的应用软件,目的是辅助教与学,并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可以是针对某些知识点,也可以是一课时或一个教学单元内容,制作工具和呈现形式不限。单纯的教学媒体资源以及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不属于课件范畴。
移动终端课件:利用移动终端的多媒体交互性,将图、文、声、像等多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表达和传递教学内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进行教学设计。作品应能在iPAD、Android PAD等移动教学设备上运行。组委会提供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的相关工具软件及其学习资料供参赛者免费下载试用。
(1)制作要求:视频、声音、动画等素材采用常用文件格式;作品大小不超过700MB。
(2)报送形式:通过大赛网站上传报送。应易于安装、运行和卸载;如需非常用软件运行或播放,请同时提供该软件,如相关字体、白板软件等。
2.课例: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解决学科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的课堂教学案例,重点把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过程整体优化。包括课堂教学实况录像、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和教学反思等方面内容。
移动终端课例: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移动终端技术,把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促进教学过程整体优化。包括课堂教学实况录像、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和教学反思等方面内容。
机器人教学课例:指机器人课程教学实录,建议同时提供机器人设计思路,包括调试难点解决、关键技术分析、完整程序等。
鼓励使用3D打印等新技术新媒体的课例报送。
(1)制作要求:报送的课例应是根据教学设计所完成的课堂实录,主要教学环节应有字幕提示。课例视频采用常用视频文件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和教学反思须一并报送。作品总大小不超过700MB。
每节课为一个标准课时。
(2)报送形式:通过大赛网站上传报送。
3.学科主题社区
学科主题社区:是指学习者基于某一学科主题,基于网络开展的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活动,以促进学习者知识建构的学习型组织。社区成员可通过BBS、聊天室、博客、SNS等交流互动工具在一个共享的虚拟空间中分享知识与经验,进行沟通与合作,共同参与活动,共同解决问题,建立良好而密切的关系。
在社区中不仅存在学习者与媒体界面的交互,也存在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最终实现学习者新旧概念的交互。社区应提供多种的学习活动来促进社区的管理和成员的交流,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及其检索工具,提供个别化学习方式和协作化学习方式等。
(1)制作要求:应满足在因特网上实时运行的基本条件,如: 安全、稳定和快捷等。
(2)报送形式:通过大赛网站报名并提交空间网址以及必要的用户使用说明。
4.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综合课例:是指在每位学生均拥有一台数字化终端设备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新型教学方式。参赛作品应是完整反映一节优秀课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效果的信息资源包。
(1)制作要求:应包括教学设计、课例录像及其解释说明、教育资源、学生作品(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和教学效果评价等。其中,课例录像的主要教学环节应有字幕提示,采用常用视频格式;如果是时间较长的活动课程,则只需要几个关键环节的视频录像剪辑。如有相关论文、学科领域专家对教学实施的评价等可一并报送。作品总大小不超过700MB。
(2)报送形式:通过大赛网站上传报送。
5.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设计开发的,支持或辅助学生、教师和管理者完成特定教育教学任务的工具类软件系统。包括课件制作工具、学生自主学习工具软件、教学平台、教育管理平台、教育教学评价系统、教育教育资源管理系统、仿真实训软件、教育游戏等。
(1)制作要求:应具有明确的教育教学设计目标,符合教学需要和学习者特征,具有教育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应提供软件设计说明文档及使用说明文档。在目前主流的计算机环境中运行正常,满足安全、稳定和快捷的要求。应提交演示视频(3~5分钟,主要功能操作演示)、应用案例和使用报告。作品总大小不超过700M。
(2)报送形式:通过大赛网站上传报送。单机版应易于安装、运行和卸载,如需非常用软件运行或播放,请同时提供该软件,作品总大小不超过700M;网络版在网上报名信息中注明平台网址以及必要的用户名和密码等使用说明,相关文档电子版、模拟演示视频一并上传。
6.精品开放课程:是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传播的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
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
(1)制作要求
①精品视频公开课:课程选题不限,内容按专题呈现,每讲应不少于30分钟、不多于50分钟;视频制作推荐使用高清制式,视频压缩推荐采用H.264编码方式,码流率不低于256Kbps,封装格式推荐使用MP4,前期采用标清4:3拍摄时,分辨率请设定为 720×576,前期采用高清16:9拍摄时,分辨率请设定为 1024×576。作品大小不超过700M。
②精品资源共享课: 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通过网页呈现, 内容应涵盖: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课堂教学录像、实验指导、教材、参考文献、网络教学课件、习题等;参评作品应体现网络资源共享、互动交流等特性,帮助使用者进行自主探究、答疑讨论、协作学习等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并能够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进行跟踪、评价与管理。同时应满足在因特网上实时运行的基本条件,如: 安全、稳定和快捷等。
(2)报送形式
①精品视频公开课: 通过大赛网站上传报送。
②精品资源共享课: 通过大赛网站报名并注明资源共享课网址、用户名和密码等,使用说明等文档也可以一并上传。
7.微课:是指教师围绕单一学习主题,以知识点讲解、教学重难点和典型问题解决、实验过程演示等为主要内容,使用摄录设备、录屏软件等拍摄制作的微视频课程。主要形式可以是讲授视频,也可以是使用PPT、手写板配合画图软件和电子白板等录制的批注讲解视频。
(1)制作要求
报送的微课作品应是单一有声视频文件,要求教学目标清晰、主题突出、内容完整、声画质量好。视频片头要求蓝底白字、楷体、时长5秒,显示教材版本、学段学科、年级学期、课名、教师姓名和所在单位等信息,视频格式采用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flv、mp4、wmv等),画面尺寸为640×480以上,播放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总大小不超过100MB。
根据学科和教学内容特点,如有学习指导、练习题和配套学习资源等材料请一并提交。
(2)报送形式
通过大赛网站上传报送。
8.教育资源应用教学设计方案、教育资源应用课例
面向教育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教学点征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典型教学设计方案和课例。
①教育资源应用教学设计方案:应体现学科特点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融合性,突出展现数字教育资源的课堂应用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有效解决教育教学的重难点等方面内容。
②教育资源应用课例: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解决学科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的课堂教学案例。包括课堂教学实况录像、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和教学反思等方面内容。
(1)            制作要求:
①报送的教学设计方案使用Word、WPS等格式。
②报送的课例应是根据教学设计所完成的课堂实录。应展现课堂教学的所有内容,过程完整,画面清晰。建议进行适当的后期剪辑处理,在适当环节插入教学资源呈现画面,保证资源呈现画面清晰可见。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和教学反思须一并报送。课例视频采用常用视频文件格式。作品总大小不超过700MB。
每节课为一个标准课时。
(2)报送形式:通过大赛网站上传报送。

泗洪教育 发表于 2015-5-28 15: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评比指标
1.课件
  
评比指标
  
分值
评比要素
教学设计
30
教学目标、对象明确,教学策略得当;
  
界面设计合理,风格统一,有必要的交互;
  
有清晰的文字介绍和帮助文档。
内容呈现
25
内容丰富、科学,表述准确,术语规范;
  
选材适当,表现方式合理;
  
语言简洁、生动,文字规范;
  
素材选用恰当,结构合理。
技术运用
25
运行流畅,操作方式简便、快捷,媒体播放可控;
  
导航方便合理,路径可选;
  
新技术运用有效。
创新与实用
20
立意新颖,具有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
  
能够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有推广价值。
2.课例
  
评比指标
  
分值
评比要素
教学目标
15
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教学目标明确;
  
提高学生信息技能和素养。
教学设计
25
教学情境符合教学目标和对象的要求;
  
恰当选择应用学科教育资源;
  
注重学科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
  
采用符合教学要求的学习模式。
教学行为
25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差异;
  
能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优势调控教学活动;
  
围绕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教学效果
25
教学和信息素养目标达成度高;
  
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得到充分体现。
教学反思
10
有及时的反馈、评价和课后反思。
3. 学科主题社区
  
评比指标
  
分值
评比要素
教学设计
30
主题明确、目标明确、适用人群明确;
  
功能模块结构安排合理。
内容呈现
25
突出主题特征,可以体现一定的多学科交叉;
  
内容科学、丰富、新颖,鼓励原创;
  
表述准确,术语规范;
  
资源内容组织结构合理,层次与分类清楚。
使用效果
25
学习群体的深度参与;
  
具有有效的互动和交流。
技术应用
20
应用合理,注重实用;
  
导航清晰、准确,各项功能使用方便快捷;
  
页面色彩搭配合理,设计美观大方;
  
媒体播放可控。
4.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综合课例
  
评比指标
  
分值
评比要素
教学设计
30
教学目标明确,内容选择适当;
  
突出基于问题学习、差异化学习、师生高度交互和移动学习等特点;
  
教学策略合理,注重学科目标的达成、学生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课程内容
30
内容科学、表述准确;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需求。
技术运用
20
技术运用合理、充分、有效;
  
体现多种技术平台和学习资源共融的学习手段。
创新与实用
20
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技术探索差异化学习、基于问题学习、交互性学习、移动学习的特点;
  
具有示范性和推广价值。
5. 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
  
评比指标
  
分值
评比要素
设计目标
10
设计目标和使用对象定位明确。
结构与功能设计
25
系统结构清晰,模块化程度高,交互性强;
  
功能设计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技术性能
25
采用主流技术路线,程序运行安全稳定;
  
操作简便快捷,导航方便合理;
  
新技术运用合理有效。
人机界面
  
设计
20
布局合理、重点突出、风格统一、美观大方;
  
,交互操作符合认知习惯;
  
多媒体呈现方式合理快捷。
创新与实用
20
设计新颖,技术实现难度大,特点鲜明;
  
实际教学应用效果显著,有推广价值。
6.精品开放课程
(1)精品视频公开课
  
评比指标
  
分值
评比要素
教学目标
15
教学目标明确;
  
内容选题恰当。
教学设计
25
教学策略合理,根据需求,合理采取启发、讨论、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手段;
  
教学媒体选用恰当;
  
符合课程学习特点,符合学习者需求;
  
教学过程完整。
教学行为
25
语言生动活泼,能展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和人格魅力;
  
鼓励与学生有较好的互动;
  
有较强的现场教学感。
教学效果
15
授课条理清晰,课程内容熟练;
  
教学重点突出,课堂信息量大;
  
积极回复学生的学习需求。
创新与实用
20
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新颖,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
  
具有推广性。
(2)精品资源共享课
  
评比指标
  
分值
评比要素
教学设计
30
教学目标明确,内容选材适当;
  
教学策略合理,教学媒体选用恰当;
  
界面设计合理,风格统一,有必要的交互;
  
提供练习,具有学习评价与反馈功能;
  
教学过程完整;
  
考虑学习者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的特点。
课程内容
25
内容科学,表述准确,术语规范;
  
课程内容体系完整;
  
教育资源内容丰富,呈现结构合理。
技术运用
25
教学管理功能方便、实用;
  
具备良好的师生、生生交互环境;
  
媒体播放可控;
  
过程可控,导航清晰、明确。
创新与实用
20
立意新颖,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
  
适于网络共享;
  
运用于实际教学中,具有推广性。
7.微课
  
评比指标
  
分值
评比要素
教学设计
25
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主题明确、重点突出;
  
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选用恰当;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教学行为
25
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教学过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效果
25
教学和信息素养目标达成度高;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创新与实用
25
形式新颖,趣味性和启发性强;
  
视频声画质量好;
  
实际教学应用效果明显,有推广价值。
8.(1)教育资源应用教学设计方案
  
评比指标
  
分值
评比要素
学习者特征分析
15
准确分析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和初始能力;
  
把握信息化环境对学习者的影响;
教学目标
15
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教学目标明确;
  
提高学生信息技能和素养。
教学策略
25
教学方式设计符合学习需要和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选择恰当;
  
教学过程设计合理;
  
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教育资源
25
学科教育资源选择恰当;
  
信息技术运用合理;
  
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创新课堂教学。
学习者评价
20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优势;
  
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指标和方法多元化;
  
注重过程,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1)            教育资源应用课例
  
评比指标
  
分值
评比要素
教学目标
15
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教学目标明确;
  
提高学生信息技能和素养。
教学设计
25
教学情境符合教学目标和对象的要求;
  
恰当选择应用学科教育资源;
  
注重学科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
  
采用符合教学要求的学习模式。
教学行为
25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差异;
  
能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优势调控教学活动;
  
围绕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教学效果
25
教学和信息素养目标达成度高;
  
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得到充分体现。
教学反思
10
有及时的反馈、评价和课后反思。
(四)作品资格审定
1.有政治原则性错误和学科概念性错误的作品,取消参评资格。
2.杜绝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取消参评或获奖资格。
(五)作品制作
1.资料的引用应注明出处。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参赛作品作者承担。
2.“课件(含移动终端课件)”、“课例(含移动终端课例、机器人教学课例等)”、“学科主题社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综合课例”、“微课”、“教育资源应用教学设计方案”、“教育资源应用课例”,每件参赛作品作者最多不超过3人;
“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精品开放课程”每件参赛作品作者最多不超过5人;
不接受以单位名义集体创作的作品参赛。
三、参赛办法
(一)参赛办法及报送作品数量
1.基础教育组
由各省、计划单列市教育部门统一遴选报送。原则上每省、市不超过300件。
2.中等职业教育组
中职学校教师参赛作品可直接通过大赛网站报送。
3.高等教育组
(1)普通高等院校教师参赛作品可直接通过大赛网站报送。
(2)解放军、武警部队院校参赛作品由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武警部队司令部训练部统一报送。
(二)报送时间、方式及评审费
1.报送时间、方式
请于2015年9月1日—30日期间,个人或组织单位登录“大奖赛”网站(http://www.mtsa1998.com.cn)进行网上报名、上传参赛作品。
2.评审费
每件参赛作品需缴纳评审费300元。网上报名信息提交成功后进行网上缴费。如需开具发票(内容为:评审费),缴费后务必网上申请发票并准确详细填写发票抬头和收件人信息,网上报名结束后不再受理发票申请。

泗洪教育 发表于 2015-5-28 15: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参赛作品评比及奖项设置
(一)评比办法
1.技术测试:包括资格审查、作品安装、运行测试等。通过技术测试的作品将参加专家评审,并于2015年10月中下旬在“大奖赛”网站上公示参评作品名单。届时请参赛作者认真核对相关信息,如有问题及时与组委会办公室联系,逾期不再受理。
2.专家评审:由“大奖赛”组委会聘请有关专家、教师组成专家评审组,对通过技术测试的参赛作品进行评审。在综合评定基础上,提出作品获奖等级建议和参加现场决赛的作品名单。评审时,省级报送作品的排序不作为评审参考指标。
3.现场决赛交流:现场决赛名单于2015年10月下旬在“大奖赛”网站公布,11月中上旬举办现场决赛交流。通知另发。
现场决赛方式:作品介绍和答辩。
因故未参加现场决赛者,将被视为自动放弃相应获奖等级。
(二)奖项设置
1.个人荣誉奖
各参赛项目分别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2.集体荣誉奖项
设置“最佳组织奖”。根据各单位组织报送作品及获奖情况确定。
3.证书和奖牌
(1)为获奖作者颁发证书;
(2)为获奖单位颁发奖牌。
五、组织工作
(一)组织领导
“大奖赛”由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
“大奖赛组委会”办公室设在中央电化教育馆项目部,主要承担具体组织工作。
“大奖赛”重要信息和相关事宜将陆续在“大奖赛”网站上公布。
(二)联系方式
1.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160号88信箱
中央电化教育馆项目部
邮政编码:100031
2.联系人:张东伟、廖斯昂
3.联系电话:010-66490951、66490952
4.电子邮箱:xmb@moe.edu.cn(邮件主题注明“大奖赛”)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我爱大泗洪 ( 苏ICP备2023057549号-1|苏公网安备32132402000627号 )

GMT+8, 2025-2-7 21:24 , Processed in 0.16368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poyright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