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因为一场劫难,我明白了生命的脆弱…… 从无忧无虑的快乐一下子过渡到对生命的思考时,我发现我长大了…… 这是一种被迫的长大,甚至不需要过渡。因为,只有接受!就像不管我喜不喜欢那一个轮椅、那一对拐、那一支假肢一样,它们都会永久地闯入我的生命一样…… 曾经有人说:“站都站不起来了,还跳舞……”因为是偷听到的,所以表面还是要装出一副不知情的样子,硬是把就要夺眶而出的眼泪逼了回去。这是一种什么滋味?相比之下舞蹈训练里那些压腿、劈叉等艰苦,又算得了什么…… ——李月日记 其实,每个人都是被放逐到这个世界上的。人生重要的任务不仅是要感知世界的美好,还包括怎样发现自己的无助与悲伤。对自己有一种敬畏意识,知道怎么安放自己的灵魂,这样才能逐渐深刻起来……原来这是一种有效的自我疗伤的方法!虽然少了一份安慰,但却不会把不愉快传染给他(她)人,最终还换来一种平静舒心的心情。于是我想,是我写通了呢?还是我想通了呢…… ——李月日记 如果,2008年5月12日那天和每一个普通的日子一样,下午课后进行六一的演出排练,然后回家…… 2009年9月1日,绵阳中学初一年级新生注册结束后,女孩来到宿舍里,动作麻利地套好了被罩。她得意地告诉舍友,来之前,外婆教的…… 2016年3月1日,北京西站。继上次过年到现在,姐妹俩已经有一年多没见面了。“一年多没见,你长高了……上次不是和你说了吗,别养长发,高三了,功课忙,头发会把营养吸掉的……”姐妹俩一边说话,一边搭乘上一辆开往“北京舞蹈学院”的大巴…… 这原本该是李月人生轨迹的一个片段。然而,2008年5月12日的那次地震,让李月的人生突然变轨,无论你愿不愿意,现实就是这样。过早的磨砺,让当时只有11岁的李月被迫提前长大了…… 昨日下午,李月在震后第一次回到她的母校——北川县曲山小学的震后遗址。 纠结了4年: “我一直想回学校看看” 北川老县城,“5·12”之后成为了北川地震纪念馆。时隔4年,李月计划回到她原来生活、上学的地方看看。 5月11日下午2时,记者和李月,还有李月的妈妈一起,包了一辆车去北川。 从绵阳去北川,途中要经过北川新县城。坐在车上,顺路绕进北川新县城,李月一定要带记者先去看看她们家的新房。这是一套90平米的房子,没有装修。李月妈妈说,目前李月在绵阳上学,加上房子没装修,暂时还不能住过来。在空空荡荡的新房里转了一圈,看得出李月已经是一脸的期待。 从北川新县城出来,汽车驶入去北川老县城的路。当初的那条普通的柏油路,如今已经变成了双向四车道,平坦,宽阔。 李月乘坐的汽车进入了北川老县城。县城老城区那片废墟,已经被当年那场泥石流彻底冲毁掩埋了。在遭遇泥石流的地方,建起了一座阻挡泥石流的大坝。 汽车在老县城的北川酒店前停了下来。李月下车,拄着拐步行。往曾经的开发区方向走,过了北川酒店不远,就到了李月外婆的家。快到曲山小学岔路口时,记者很想问李月想不想进去看看,但又怕撕开她心里的伤口。正纠结之时,李月说话了:“汤阿姨,去我们学校看看吧。这几年,我一直想去,可一直没有勇气……”最后的一句话,李月声音很小。说完,她转身径直走了。 那个斜斜的小坡两边,在修建地震纪念馆时围上了木质栅栏。记者跟在李月身后,她拄着拐,慢慢地往上走。 “妈妈,我当时就是被埋在那下面……”李月对妈妈说。那栋教学楼,曾经承载着多少孩子和家长的梦想。地震之后,1092名师生仅有685人幸免于难。 “汤阿姨,你知道我被埋在废墟下心里都在想什么吗?”李月突然问。“我平时胆子很小很小,地震后被埋在那下面,却不觉得害怕。当时,我的思维很活跃。我想到很多很多的人,也想很多很多的事……身边还有同学说话,那一刻,一点也不绝望,不害怕。下雨了,很冷,我们曾经相互鼓励……身边的同学撑不下去了,死了。要是在以前,我一听到死亡,就会觉得很恐惧。但是那时候没有。雨停了,我听见有虫叫蛙鸣的声音。以前从来没有仔细去欣赏过这种美妙的声音。为什么美妙?因为它们都活着……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李月的口气,好像在说别人的故事。 “我被抬出来的时候,我忘记是走的哪条路了。当时感觉太疲惫了,头是晕的,所以没记住。”李月说。 被迫成长: “泪还是流进心里好一些” 地震发生后,李月的左腿被曲山小学教学楼的沉重梁压着。无法动弹的李月,在废墟里度过了生命中刻骨铭心的75个小时。一个只有11岁的小女孩,这75个小时,真的无法想象她是怎么撑过来的。 在救援部队到来之前,外公苦苦哀求身边的幸存者救救他的外孙女,由于没有工具和医疗器械,人们再怎么努力都是徒劳。“你们走吧,我已经这个样子了,难道你们也不要命了!快走……”这个善良的女孩不断重复着这句话,她的坚强与无畏让施救者更加心痛。 成都军区驻滇某集团军工兵团的救援队到来后,战士李虎发现了被困的李月。“我坚决不截肢,截肢还不如让我死了!”李虎苦苦地劝说,终于点燃李月求生的欲望。原来,李月曾有个“芭蕾梦”。没有腿,这辈子如何能圆“芭蕾梦”?“废墟里被困女孩曾有一个芭蕾梦”。跟随成都军区驻滇某集团军工兵团的救援队的云信记者,第一时间将这一切进行了报道。 劫后余生的李月,付出令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终于站到了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的舞台上,圆了之前几度绝望了的“芭蕾”梦。她用坚毅和执着舞动了生命的奇迹与精彩。在这3个月的时间里,李月的生命里浓缩了太多的重负。 “以前我从未想到,感恩成为了我生命里的主题。如果我说,我常常是夹杂着泪水在写,你信吗?感谢我奇妙的生活,苦也是泪,甜也是泪。有人说生活本来就是苦与甜,那么泪水还是流进心里好一些。”“芭蕾女孩”真的涅槃了吗?死里逃生的李月变得不善言语,夜深人静时,她爱上了笔耕。
该帖已经同步到泗洪微博 前程无忧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