舶:厚德载物 老汤 VS 小汤 兰:和而不同
读书人的另类视角
老汤序
我常被问及这类问题:孩子在很好的学校读书,很苦,报各种补习班,孩子没有休息时间、没有童年,要不要转去轻松些的学校?孩子成绩差,要不要放弃高考出国读大学?孩子毕业找的工作不太好,要不要帮忙“打招呼”?
这引发了我与小汤的“争论”:当孩子遇到困难,父母该不该“出手相助”?
小汤:
人生的差别就在关键几步,如果在关键节点遇到困难,父母有能力应该出手相助。
曾听过一个故事:一天,父子俩在院子里面玩,父亲指着一块大石对儿子说:“使尽全部力量,把石头搬动一下。”儿子把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了,石头纹丝不动。儿子沮丧地放弃:“推不动。”“我要你使尽‘全部’力量,使了吗?”“我使尽了,你都看到了呀!”爸爸语重心长地说:“你没有。你只用了个人的力量。老爸就在旁边,为什么不求助呢?”
人生要懂“借势”,借力使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懂得求助,本身也是一种能力。当代社会是一个协作的社会、要会整合资源,何况是自己的父母?人生很残酷,人的差别很可能就在那关键的几步。
我表弟高考失利,家里决定不惜代价送其出国,各种咨询、朋友帮助、出钱出力。表弟自己也很努力,被美国一个不错的学校录取。学风好、课业紧。他的学习状态完全不同,常常写作业到凌晨,因为环境和同学发生了变化,他的认知能力及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转变。如果当初家人不“出手相助”,靠孩子自己“闯出一条路”,很可能会耽误宝贵的大学四年和不可逆的成长阶段。如果有条件、可选择,为什么不选一条成功概率高、更光明的路呢?
父母的帮助可以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我在朋友圈看到一位金融大咖发了条略带调侃的“圈”文:我们今天这么努力做金融,就是为了孩子有一天能够成为艺术家。潜台词是:孩子,你尽管去追求艺术,不赚钱没关系,有爸妈在,你不会穷困潦倒。多好的基础啊!为什么要一味地“靠自己”。许多哲学家和艺术家都家境殷实,正因为有父母支持,不会揭不开锅,不用担心所学专业赚不赚钱,才有时间去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不主张孩子成为妈宝。但父母的支持会使得孩子少走许多弯路,让他们在更高的层面竞争,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老汤:
别怕孩子吃苦!既无生存压力,又无竞争压力,孩子不仅没有童年,而且没有未来。
小汤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什么是“关键的几步”?如果父母把握不好,就会插手“好多步”,尤其是“让孩子少走弯路”的思想,容易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依赖。
父母不是为孩子搬走障碍,而是训练他克服障碍的能力;父母无法抹平大海的波涛,只能指导他掌握驾船的技术。
讲两个故事。
一个昆虫学家观察蚕化蛹为蝶的全过程。蚕蛹在变蝶之前,先要咬破蚕茧,然后慢慢地挣扎、摩擦,痛苦而且漫长。昆虫学家在旁边看着,觉得蚕蛹非常不易,便起恻隐之心,把蚕茧剪开,让蚕顺利出来。结果,蚕没有化成蝶,反而死了。因为蚕在化蝶过程当中,必须经过漫长的摩擦、挣扎过程,才能慢慢变成蝶,这是一个必须的历程,否则,它既化不成蝶,又活不回蚕。
小鹰破壳而出后不会飞,长大一点了,鹰妈妈每天训练它飞。抵抗地球引力很辛苦、很困难,小鹰和人一样,都有惰性,飞一下就掉了下来,鹰妈妈知道,一只不会飞的鹰和家鸡没有区别,早晚是其他动物的口粮,晚一天飞翔就多一天危险。一天,时机成熟,鹰妈妈就把小鹰带到悬崖边,突然叼起小鹰扔下山崖,小鹰开始自由落体运动,马上就要摔得粉身碎骨,生存的本能让小鹰瞬间发现了自己的能力,就在即将着地的一刹那,它展翅高飞;也就在那刹那,它才真正变成了雄鹰。
当今社会有一句危言耸听的话:“现在的孩子很辛苦,压力太大,几乎没有童年。”国破家亡、颠沛流离、国穷家贫、食不果腹的年代,我父母的年代才没有童年!
我阅读了很多成功者的回忆录,发现一个规律:他们无不把经历的苦难当做一种财富、当做一种资本。
想孩子幸福,重要的就是:让孩子吃苦!既没生存压力、又无竞争压力才真正没有童年!以后,你让他怎么写回忆录?
当然,没有必要故意让孩子吃不饱穿不暖、在物质上吃苦,还不让孩子在学习上吃点苦?什么压力都没受过、什么挫折都没经过,孩子长大后怎么去应对复杂变幻的未来?不仅毁了他的童年,还毁了他的未来!
按十九大蓝图,本世纪中叶,中华民族要重回民族之林的顶端,现在的孩子将是实现这个蓝图的中坚力量,如果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强大的抗压能力,怎么实现“中国梦”?中国希望何在?就在于民众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家长们倾情奉献、全力投入,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这是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望尘莫及!这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核心竞争力。但千万注意,我们只要远远地看着,可以陪伴孩子的全过程,但请不要打扰孩子的竞争,不能因为心疼,而像昆虫学家那样,举起剪刀。
冯梦龙《古今谭概》有一个发人深省的寓言:“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翠鸟一开始在很高的树枝上筑巢以躲避祸患。等到孩子出生后,非常疼爱,担心掉下来摔坏了,就把巢筑得低一点。孩子长出漂亮的羽毛,越加爱惜,又把巢筑得更下了,于是,就被人很方便地拿下了。
这不是我们许多人活生生的写照吗?父辈辛辛苦苦挣了点钱,因害怕孩子吃苦,结果让孩子变成纨绔子弟,既害了孩子,也让辛苦积攒的家业付之东流。
最后,和大家分享“刘耀粧吃苦享福定律”。“吃苦享福守恒定律”:人一辈子吃多少苦、享多少福总量相等——现在不吃苦,将来要吃回去;现在把福享完,将来就没有了。“吃苦享福平衡定律”:吃苦、享福可以大起大落,也可平平淡淡——吃多大的苦就会享多大的福;享多大福的就要吃多大的苦。刘耀粧是谁?她是一位语文老师、小学校长。她是老汤的妈妈。 这个定律对我冲击有多大?当我长时间轻松舒适,就会戒慎惶恐:我是不是透支了未来的幸福?当我辛苦甚至痛苦,又有些许安慰:我人生苦难的总量又减少了一些。
欢迎投票或给我们留言:
汤博士人生感悟之一六零
首发于:舶兰书院
舶:厚德载物
兰:和而不同
主笔:60后老汤(汤超义)&90后 小汤
一对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的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