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泗洪县瑶沟乡的付圩引河,碧波荡漾、静谧安然,一幅“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苏北水乡美景。
从一年前水体发黑,臭味弥漫的“龙须沟”,变成水面清澈、两岸绿化优美的生态河道,付圩引河的靓丽“转型”仅仅是泗洪县践行“两山”理论的一个缩影。
“作为全国首批、江苏唯一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我们坚持‘生态立县’,以生态保护为基,产业发展为要,努力绘出一幅‘水清、景美、民富’的美丽画卷。”泗洪县委书记王晓东说。
资料图
防护给力,生态家底更加殷实
泗洪县地处洪泽湖畔,拥有洪泽湖40%的水面,自然禀赋良好。然而,上世纪90年代,部分产业的粗放式发展造成当地生态平衡失调。
泗洪人痛定思痛,用壮士断腕的决心来保护生态,呵护“子孙的饭碗”。仅今年就投入12.6亿元实施“绿水青山专项行动”,在全县开展百河千渠环境整治连通、造林绿化、美丽乡村建设、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洪泽湖退渔还湿等“五大工程”。
走进界集镇污水处理厂数据管理中心,LED大屏左侧动态显示着全县各乡镇的污水处理设备参数,大屏右侧实时呈现着排水口、出水口、膜池等现场画面。
“来自镇区的生活污水、工业排水源源不断流入蓄水池,经过七道工序处理后,变成清水排入河中,每天处理本镇区各类污水2000多吨。”污水处理厂的工作人员用玻璃杯采集处理后的样水,清澈透亮。“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养鱼、灌溉都没问题。”
泗洪县现已建成镇村污水处理厂(站)130多个,铺设管网400多公里,实现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遏制了农村生活污水直排现象。
境内的国家级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江苏省最大的淡水湿地自然保护区,并被视为江苏的“宝”。近三年来,该县推进退渔还湿面积达16.7万亩,拆解洪泽湖内采砂船只245条。“落户”湿地的鸟类从194种增至201种,其中不乏大鸨、东方白鹳、黑鹳、丹顶鹤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
推进“蓝天”“碧水”工程,疏浚4288公里的县乡河道,全面完成340条黑臭水体整治工作。2014年至2017年,全县空气优良天数从216天增至287天,达标率从59.2%提至78.6%。
融合得力,生态经济活力迸发
11月14日一大早,天岗湖乡果农王恒梅来到果园里给桃树剪枝。“因为品质好,我的桃子1斤能卖七块钱,今年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
在天岗湖乡,像王恒梅这样的果农还有许多,该乡的林果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成片的林果,不仅富了百姓的口袋,更美化了生态环境。“每天早上,我都能看到成群的白鹭在果园上空飞翔。”王恒梅感叹。
守住绿色底线,经济发展便有了空间。县长李爱华说,泗洪牢牢把握以生态为核心、转型为关键、产业为根基、富民为目标这一基本内涵,以“生态+”为抓手,走出一条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项目招引摒弃“捡到篮里都是菜”的传统思路,3年来,泗洪劝退不符合县域环境要求的招商项目近400个,开发区重点工业污染源达标率100%。
“生态+特色农业”已成泗洪农村一道靓丽风景。自2016年起,该县以市场为导向启动“百园工程”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打造100个面积不低于1000亩的农业特色示范园,目前已建成碧根果、软籽石榴、蚕桑、稻虾共作等“百园工程”项目90个,完成农业结构调整面积47.6万亩,有力提高了农业发展的质态和效益。
利用湿地等自然资源优势,“生态+旅游”风生水起。每年举办洪泽湖湿地国际半程马拉松、洪泽湖国际垂钓邀请赛、稻田半程马拉松等系列赛事、节会,大大提升生态旅游知名度。今年1-10月,全县共接待游客477.4万人次,同比增长13.7%,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16.8%。
释放张力,另类生态引燕归
走进曹庙乡盛圩村农民集中居住区,高高的马头墙错落有致,小区环境优美,古朴雅致。小区的不远处,是一家“三来一加”帽子加工厂。“厂就在家旁边,几分钟就走到了,一个月有两三千块钱,带孩子也方便。”村民谷文梅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就在去年,谷文梅还是泗洪县10多万漂泊在外打工者之一。
作为农业大县,泗洪一直坚持把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县里大力推进集中居住,并设立专项资金、实施入住奖励等惠民举措,新建、续建小城镇和农村集中居住区223个,累计建筑总面积1176万平方米,集中人口约30万人。
拿出真金白银鼓励引导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等12类主体投身无污染、低能耗、现代化的绿色创业,涌现出万余个质态良好的经济实体。在大楼街道电商产业孵化园,2万多平方米的厂房,不到两年入驻电商68家,运营网店近300家,带动400余人就业。全县326个村居大多都设立“三来一加”加工点,让农民既能顾家,又不耽误挣钱。
乡村软硬环境好了,自然也就引得回、留得住人。如今,全县每年都有万余在外打工者返乡安居乐业。今年前三季度,泗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407元,同比增长9.0%。
“十县十镇十村十企”调研组成员、南京财经大学江苏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原小能认为,泗洪县把“两山”理论融入“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大力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工业集中建设和湖泊湿地生态资源可持续开发,巧妙地实现农业发展、农村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协调平衡,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改善。
更多精彩关注安宫牛黄丸的功效 club.xywy.com/static/20150604/684071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