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发表于 2012-6-19 09: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倾城之恋 于 2012-6-21 17:20 编辑

   
   
    端午节随着田里金黄色的麦子,枝头黄橙橙的杏子悄然来临了。端午节在儿时的记忆中是模糊而又清晰的。
    小时候每到端午节,便是我们小孩子最兴奋的时刻。因在这个时候,我们能吃到平时很难吃到的“好东西”,还有许多的意想不到的“礼物”。如粽子和鸡蛋、香包与绒线等。记得那时母亲会在端午节的早上,在锅里煮上几只鸡蛋、一些大蒜头,然后在我们兄妹几个每一个人的口袋里会装上一只鸡蛋和几个大蒜头。鸡蛋和大蒜头我们是舍不得吃的,往往会在身上装一整天。在家乡,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在小孩的脖子、脚踝和手腕上要扣上五彩的“绒绒”,腰里挂上芳香四溢的香包,说是辟邪用的!
    早在端午节的前几天,庄子上就会有外地的小商贩挎着个篮子在叫卖绒线、香包和铃铛了。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大都是中、老年妇女。她们包着四方的花头巾,手里面挎着个竹篾篮子,看上去像个狼外婆。但她们很温和,脸上总是笑眯眯的,给人的印象是和蔼可亲的。每每这时候母亲总会上前去买上一些绒线、 铃铛,然后小心地给我们兄妹四人扣上绒线。那时候能扣上绒线是一件很荣耀的事,因此我们会喜滋滋地跑完整个村庄,捋着袖子在小伙伴面前炫耀。说真的并不比现在带上项链、手链的感觉差!
在端午节,我们不能不想起一位伟大的诗人。那就是写出千古“离骚”的诗人——屈原。纪念屈是过端午节的初衷。想当年诗人怀着着一颗爱国之心和自己坚决不做亡国奴的之精神,毅然不顾汨罗江的惊涛骇浪,纵身跳了下去,成为千古的遗憾和楷模。再回首,心里不禁有点涩涩的,只恨英才早逝。不然的话,在灿烂的文学史中,又要多几篇让人反复吟唱的诗章了!
    斯人已去,追古惜今!生活在现代文明中的当代人,我们早已不再为五斗米折腰了,我们也不再为做亡国奴而去担忧,因我们的国家早已强大!但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在都市的灯红酒绿的背后,我们那颗浮躁不安的心是否要静下来,去诵读一下诗人的《离骚》,去体会和学习一下当年那个“文人骚客”的心情与精神呢!  

   让我们在回忆和现实中去触摸、感悟“端午”!
全部评论4
前程无忧 发表于 2012-6-19 10: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童年的端午节,东西虽少,但很珍惜
夕林 发表于 2012-6-19 15:4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现儿时端午节场景,谢谢
寒山拾得 发表于 2012-6-19 17: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俺那宁手脚上拴滴叫耍线,沾水就掉色,发白,但要到农历七月初六才能剪掉,扔到屋上去,留喜鹊衔去上天,搭鹊桥用的。
狼牙 发表于 2012-6-21 16: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段觉得亲切,后几段有点生硬!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我爱大泗洪 ( 苏ICP备2023057549号-1|苏公网安备32132402000627号 )

GMT+8, 2025-5-20 10:41 , Processed in 0.71576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poyright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