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发表于 2013-8-5 16: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陆新之/文

  在本版的书评文章中,谈投资,是很煞风景的事情。尤其是谈投资中国A股,这几乎就是坏品味的话题。年初我在本报撰文的“财经书 的有用与无用”,就指出过财经书遇到文人思维的尴尬局面。连讨论一下公司盈利的书都容易被知识分子藐视,更何况是开宗明义讨论炒股票的事情。但是,每年几 百上千册跟A股有关的出版物里面,出现这样一本书《那些滚雪球的人:中国投资者访谈录》不夸张技术分析、不在乎内幕消息、甚至连巴菲特投资理念也有一 本正经的反思这样的原创作品还是很值得分析的。

  这个市值几万亿元的中国资本市场尤其是两千多家上市公司之中,几乎囊括了中国现下最知名、最突出的公司是每个希望了解中国商业环境、把握中国经济脉搏的人都不能也不应该回避的存在。你可以不炒股票,但是你需要通过中国资本市场来认知中国。

  中 国股市20多年的历史之中,除了大多数中小散户一再亏损的记忆,偶尔也会出现一些“股神”级别的个别人与个别机构大幅盈利的现象。不过,这种持续高额盈利 的现象很难持久。这本书中收入的18个人,出身与发迹路径各有不同,共同点则是有可以公开的业绩证明,是长期在股市之中打拼后剩下来的持续盈利者。这些样 本的经验弥足珍贵。

  从这18个人的访谈,依稀能够看出一些中国主流阶层人群对于商业现实的判断与朦胧的信心。但即使是这些业绩回报普遍突 出,个人也因此赢得九位、十位数字的资产价值的访谈者,也经常在股市里经历痛苦。例如,他们在遍地黄金的低点满仓运作出现亏损;他们在市场疯涨的高点一年 的收益不及业余选手一周的收益;他们长期看好的股票一年、两年,三年不涨。在很多客户看来,他们炒股票很不行,对客户的资金很不负责任。这时候怎么去沟 通?其实这些问题不是中国的投资者才有。外国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这就是巴菲特为什么每年写给股东的信,不厌其烦地重复其投资理念的道理。所以这些基金经 理会说:“在目前的国内环境里,我们宁愿花时间去等待信任之花在沙漠中绽放,我们宁愿多做些自己能控制的事情,做好研究。”

  这群人在苦心孤 诣寻找价值被低估的公司之余,还对生活具有无可救药的感性一面。参加巴菲特的年会,给一位访谈者很大的震撼。第一,他看到巴老和芒格两个80岁高龄的老人 在现场有礼有节地回答问题,妙语连珠。他会忍不住想,我怎么才能达到那种状态?第二,两三万人一起参加这个聚会,很多人携家带口,这是一种参加party 的感觉。他会按捺不住想,我们买卖股票的什么时候能有这种聚会?两位老人是用什么办法把几千上万个家庭聚在一起?我想我在那个时候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投 资,好的、合理的投资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乐趣。
全部评论0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我爱大泗洪 ( 苏ICP备2023057549号-1|苏公网安备32132402000627号 )

GMT+8, 2024-11-22 15:43 , Processed in 0.13039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poyright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