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在外地的泗洪作家
谈到在外地的泗洪作家,不能不提到两部电视剧。一部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曾引起海内外轰动的电视剧《戏说乾隆》,另一部是去年在各大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
前者《戏说乾隆》的剧作者宋项如就是泗洪县四河乡大柳巷人。1930年出生的他,19岁时赴台。1989年,返乡探亲后,故乡流传的关于乾隆下江南的轶事传说,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激发了他强烈的创作欲望,只用8个月的时间,便创作了电视连续剧《戏说乾隆》。
后者《我的兄弟叫顺溜》,它的制片人蔡传道,也是泗洪人。1952年出生的蔡传道,1970年当兵,现在是南京军区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主任,省作协会员,国家一级编剧,全国“十佳”制片人。他的主要获奖作品还有《DA师》、《上将许世友》、《霓虹灯下的哨兵》、《井冈山》等。
此外,还有安徽省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庄重文学奖获得者)许辉;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会员,灵武市作协主席王佩飞等,他们都曾经在泗洪这块土地上生活过,后来又离开了这片故土,不过,他们用笔下的文字抒写故乡的灵魂,他们成了故乡泗洪在外地的一张张耀眼的名片。
本地文学的碧波新浪
说到泗洪文学现象,不能不提到一批至今仍然生活在泗洪的作家,王益和、朱本锐、陈斯高、王清平、胡继云、石岸、郑远、陈亮、杜怀超、张培修、莫云、杨学军、黄立云、张克社、许卫国、桂纯友、夏玉良、周师鼎……他们大都是立足本职工作的业余作家。这批人甘于寂寞,笔耕不辍,以不菲的创作成果显示了“泗洪作家”这个群体存在的价值。
这些泗洪作家中,有工小说的,有善散文的,有长诗歌的,也有专职戏剧创作的。他们中有宿将,有新锐,也有刚刚破土的新秀,这样一个老中青结合的文学创作阵势,着实让人感到是县域文坛少有的一种 “现象”。
据泗洪县作协秘书长张克社介绍,泗洪作家在全国、省、市报刊杂志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各类作品3000余篇,约2000万字,在全国省级刊物发表作品量居全市之首;在全国各类文学作品赛中获得多项殊荣:王益山、王益和的小说《走出黄昏》获得十月文学奖;陈斯高的多篇散文在全国及省级评比中多次获得大奖;王彦的散文《芦苇滩纪事》《送战友》等在全国散文大赛上获奖;朱本锐小说《五黄六月》、《篓子酒店》分获电力杯全国小说、苏鲁豫皖小说大奖赛二、三等奖,报告文学《为了太阳》获得全国金羚杯征文大赛三等奖;石岸散文《时间的篇章》获《崛起》全国散文征文优秀奖;张克社诗歌《小草之死》获全国青年诗歌大赛三等奖;郑远《比狮子考虑狼还可怕的》获《微型小说选刊》第五届全国读者“我最喜爱的微型小说”奖……
小说创作:异军突起
在传统泗洪文学创作的格局上,小说创作是极具优势和影响力的。提起泗洪小说创作,自然应该先说朱本锐,1955年生,省作协会员,笔名本瑞、闻雪,泗洪县归仁镇人。他是泗洪县志记载的泗洪建县以来公开发表小说第一人。自1971年以来,他的作品不断见诸于《钟山》、《雨花》、《黄河文学》、《青春》、《青年文学家》、《崛起》、《中国西部文学》等全国数十种文学刊物上,累计达100多万字。他的小说《银女镇轶事》、《篓子酒店》、《冬天有太阳真好》、《醉神》、《老井》、《许氏兄弟》、《挣不脱的九女峰》、《汴河三题》等,或刚或柔,表现了浓郁的地域文化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展现了洪泽湖畔泗州古城,古汴河流域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与历史重负。
王益山,1944年生,泗洪县四河乡人,当过兵,后历任公社武装部长,县委宣传部科长,县文教局副局长,县志办副主任等职。1995年因病去世。生前曾创作并发表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180万字。原为省作协会员,淮阴市作协副主席。王益山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篇小说《旮旯山上的女神》讲述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人们对改革的迷茫与渴盼,短篇《母亲的长发》写出了改革的势在必行。王益山是泗洪文学的一面旗帜,赵恺说“他是文学事业的献身者”,他在病榻上创作的《走出黄昏》发表在1993年《十月》上,并获得“十月”文学奖。
后来崛起的中青年作家,最大的亮点是都有着作家自身的创作个性和风格。现任市经贸委副主任、市作协主席的王清平,1983年开始创作生涯,以官场小说名动文坛。2001年,他的第一部官场小说《官场玩偶》在《宿迁晚报》连载以来,他已经创作了五六部长篇官场小说。他所写的《干部家庭》被网友评为“当代不可不看的十大官场小说”、“女性仕途的GPS”。最新一部《天下秘书》2009年12月已经在《啄木鸟》上连载完毕,单行本也即将出版。被文学评论家誉为“新官场小说掌门人”的王清平,他的官场小说从“官场”入手,超越了“官场”本身,写出了基层干部的个人命运与内心焦虑,在揭示令人深省的社会问题时又叩问了人情、人性。
现任市作协副主席的胡继云成名早,少年时就获评华东六省一市十佳文学少年。他也是国内最早的手机小说作者之一,他的首部手机小说《村长睡了别人的女人》与海岩的《玉观音》、刘心武的《钟鼓楼》并称国内三大手机小说。除此之外,还有《出池》、《也就是开玩笑》、《枪毙王三军》、《声讯小姐》等手机小说问世。另外,他的村长系列小说反映的“赤裸的农村生活”,很诙谐,很生动,也很真实,读者反响强烈。
提起郑远,介绍的人会这样说,“他就是那个专写洪泽湖的”。洪泽湖作为郑远小说中的一个特定地域符号,随着他的小说,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全国的文学期刊上,许多读者就是通过他的小说,了解美丽神秘的洪泽湖。生于1970年的郑远,习过书法,学过绘画,当过兵,精于文学创作,本职工作却是一个管理ATM机的银行职员。1999年8月,报纸刊登了他的一篇杂文,触动了他沉寂已久的写作情结。随后,小说、散文的处女作相继发表,此后一发不可收,《我们都是瓷器》、《鱼咒》小说集相继出版,吴承恩文学奖、彩虹文学奖一一收入囊中。
1977年出生的陈亮(笔名墨中白)是省作协会员。在泗洪文坛,他的爱情像他的小小说那样出名。因为文学,他赢得了一位重庆辣妹子的爱情,他美丽勇敢的爱人毅然决然地辞去在当地电信局的铁饭碗工作,投奔他而来。
当时,陈亮在梅花镇做报道员,“其实也就是农民工,一穷二白,在乡镇租房生活”。但世俗阻挡不了爱情,2001年,两个年轻人幸福地结婚了。
另外,施正凯出版了三部作品集、张培修出版了两本小说集,许卫国出版了两部长篇小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黄立云30万字长篇《村姑当官》,周师鼎在新浪连载长篇小说《风雨如晦》……
散文诗歌:特色鲜明
散文和诗歌是最受泗洪文人追捧的两种文学体裁,在创作成果上也颇丰。陈斯高的散文和古体诗、莫云的诗歌,陈家声的 “酒”诗,张克社的现代诗,杨学军的古体格律诗,桂纯友的乡村诗……都各具特色。
陈斯高,泗洪县的一位老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散文和诗词作家,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有千余首(阕)作品在《中华诗词》、《扬子江诗刊》、《长白山诗词》、《重庆艺苑》、《北京诗苑》等知名诗词刊物上发表,作品被收入《中华诗词十五年年鉴》等约60种选本;同时有大量的散文作品发表在《雨花》、《中国西部文学》、《贵州日报》等大型报刊杂志上,并有相当一部分作品获奖。有《陈斯高诗文集·散文卷》、《陈斯高诗文集·诗词卷》两卷行世。
陈斯高的散文底蕴很深,表现出的平民视角和真情实感非常具有个人品性和独特情致。由文及诗,陈斯高说:“人生是一次旅行。诗使我的人生旅行充满了一种庄严感和使命感,充满了愉悦和活力。”他在自己60岁的时候曾写下《无题》——“人生欢乐去何寻?造句敲诗午夜深。名利与我皆无涉,千章百卷系贞心。”
石岸,原名石绍中,省作协会员。上世纪80年代末曾以诗名走上文坛,90年代末开始写作小说、散文和文学评论。石岸文学创作的最大亮点则是他的中短篇小说。主要作品有:《赌客》、《你老是跟着我干什么》等。此外,石岸在文学评论方面也颇有建树。发表于《朔方》2009年第11期上的长篇文学评论《诠释、演绎与想像》,在文坛上立即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迄今石岸已发表各类文学作品100余万字,已出版中短篇小说集《你老是跟着我干什么》和散文集《童年时期的光和影》两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