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发表于 2012-9-27 15: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被误解千年的《枫桥夜泊》
  卢湘岳
前言
有一首诗被误解了一千年,日夜被颠倒、远近被错位。虽然不断有人提出疑问,然而,千年以来,人们难以作出合理的通体解释。这首诗就是著名的《枫桥夜泊》。本文借助于文科和理科的知识,考证了《枫桥夜泊》这首诗所涉及的出处、时间、地点和景象,提出了对《枫桥夜泊》有凭有据的全新诠释。
一、读《枫桥夜泊》时出现的问题。
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共28个汉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长久以来,对这首诗的较为流行的解说大体是这样的:月落了,乌鸦在啼叫,寒气阵阵,秋霜布满了天空。伴着江边的枫树,对着江中渔家的灯火,思乡的忧愁令人难以入眠。半夜里,姑苏城外寒山寺沉闷的钟声响起,悠悠地飘进了船舱。[2]
张继这首诗原来的题目是《夜泊松江》,到了北宋时,才被人改名为《枫桥夜泊》。“松江”怎么会被改为“枫桥”的?
此外,同是“月落乌啼” 四个字,为什么在刘禹锡的诗里却解释为凌晨的描写?[3]“月落乌啼”到底该作何解释呢?
还有,繁霜是凝于地的,怎么会“秋霜布满了天空”了呢?“江枫渔火对愁眠”一句应当如何作出合乎语法的理解呢?
再有, 寒山寺在子夜三更打钟吗?
二、鸟鸣明光下。
由动物神经生理学得知,控制鸟类鸣叫的神经系统,在自然情况下,主要受循环激素水平影响。而循环激素水平又到受体内昼夜节律及光照的调控。只要不受到光线或者其他骚扰,大部分鸟类的呜叫活动限定在白天 [4]。也就是说,在夜里,只有受到光线刺激或惊扰的鸟才会呜叫。例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请注意,山鸟是在“月出”而不是“月落”的情况下鸣叫的。
三、关于“月落乌啼”。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中,太阳里面有三足乌,月亮中有兔。所以常用“乌”作为太阳的代称;用“兔”作为月亮的别称。成语“乌飞兔走”,比喻的是日月运行[5]。“乌飞”是比喻太阳正在升起,人们仿佛看到太阳中的三足乌在展翅飞升;而“乌啼”则是比喻太阳即将升起,人们虽然未见太阳,却仿佛感到太阳中的三足乌在振翅欲鸣。张继用“月落乌啼”描写月亮已西沉,旭日即将升起的凌晨景象。
唐代另一位诗人刘禹锡,也用“月落乌啼”来描写凌晨。他在《踏歌词四首(其三)》中写道:“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按照《唐诗鉴赏辞典》(第835页)的解释,这首诗描写男女对歌共舞。“月落乌啼云雨散”是说他们歌舞竟夜,直至天明才散去。“游童陌上拾花钿”是说,孩童在路上可以拾到人们跳舞时落下的饰件。在刘禹锡的诗中,“月落乌啼”不是说子夜三更月亮落下,乌鸦啼叫,而是描写明月己坠西,旭日将东升。可见,在唐代,用“月落乌啼”来描写月落、日欲升的景象,并不仅是张继一个人。
四、“霜满天”描写的是什么。
诗中“霜满天”不是描写“秋霜布满了天空”。一则,霜华凝于地而不在天,二则,在古汉语中,霜字除指称“露结为霜”的这种物质外,还借喻霜白色。如“霜鬓”,形容两鬓变白;“霜刃”,是指刀剑之刃白如霜[6] [7]。据此可知,“霜满天”是形容满天朦胧晦白如霜的景象。
不过,在没有太阳、没有月亮的凌晨,怎么会有满天朦朦、晦白如霜的景象呢?仔细研究后发现,这种景象居然只出现在“月落乌啼”那样的“明月西沉、旭日将升”而同时高空有云的时段。由天文学可知,当月球运行到同太阳黄径相差180度左右的位置上,月升之时,日将落;月落之时,日将升,“日月相对曰望。在阴历每月十五日前后。” [8]。而十五的月亮西落之时,恰是旭日即将东升之际。此时,明亮的园月虽己西沉,云层所反射的月光却使西面天空泛出晦暗的白色;同时,即将升起的太阳,使东方显出“鱼肚白”。于是,东方和西方的天空都是朦朦的阴晦昏白。
在这首诗中,诗人生动地用“月落乌啼霜满天”描写明月西沉、旭日将升、天穹朦胧一片如染霜的景象。
五、对“江枫渔火对愁眠”的解释。
早就有人提出: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有些研究者就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不过,随之就有学者认为:这种说法过于牵强附会,应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此句被这样解释:江枫与渔火和“有羁旅之愁的睡眠”的旅人相对[9](参见:《唐诗百话》,施蛰存著)。然而,这样的解释在语法上和理解上造成了混乱:如果拟人化了的江枫和渔火(主语)是对着睡眠的旅人,那么,句中的“眠”就同句子的主语分离了;反之,如果句中的“眠”同句子的主语相关,那么,“眠”就同旅人无关。
其实,在汉语中,“愁”字除作“忧愁”解释外,用于描写景象时,“愁”字是形容景象的惨淡、阴暗不明,如:“愁云”、“愁雾” [10]。而“眠”字除作睡觉解释外,还可解释为仰卧、横放[10]。这样,“江枫渔火对愁眠”表达的是:江枫与渔火,仰对着阴晦不明的天空。
此外,“枫”字不单是指秋叶艳红的枫香树。在古时,“枫”在江南一带是泛指树叶有叉歧者(即树叶有叶裂)[11](见《辞海1979年版》)。也就是说,诸如青桐、鸡爪槭、山楂树、马褂木(鹅掌楸)、檫木等等树木的树叶有叉歧(叶裂) [12],在古代江南一带多被呼为“枫”。
由于“江枫渔火对愁眠”句中的主体是江枫和渔火,因此,该句宜作如下解释:江边的树木和江中的点点渔火,静静地仰对着阴晦不明的天空。
六、寒山寺在子夜三更打钟么?
在诗的后半首中,费解的是“夜半钟声”。不少人的理解是,夜半就是子夜三更,就是夜里十二点钟。按照这样的解释,必然得出寒山寺在子夜三更打钟的结论。然而,在汉语中,“半”字并不是唯一地解释为二分之一。通常,在表达感受时,“半”字不是表示二分之一,而是具有“不完全”的含义[10]。例如:“他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这里的“半”字就不是作为二分之一解释。《唐五代词选集》(黄进德选注)中,对“花外寒鸡天欲曙”作注说:“谓鸡因天寒而提早司晨,犹‘夜半寒鸡’。”[13]此处的“夜半”是指天欲曙的凌晨。可见,“夜半”具有“夜己残”、“夜将尽”的含义。有了这样的理解,就可以知道,“夜半钟声”与“夜半寒鸡”中的“夜半”,表达的都不是子夜三更,而是以“夜半”的感觉,来泛指那种万籁俱寂、晦暗不明的凌晨。
作家贾平凹在《五十大话》中,有一段文字:“差不多半个多月的光景吧,我开始睡得不踏实,一到半夜四点就醒来,骨碌碌睁着眼睛睡不着,……”[14]。在这里,早晨四点钟的感觉是“半夜”。
此外,史载:旧时官府禁止一般人夜间在外行走,谓之“夜禁”。“其夜禁之法:一更三点,钟声绝,禁人行,五更三点,钟声动,听人行;有公事急速及丧病产育之类,则不在此限”[15] 。唐·韦述《西都杂记》中有例。一更三点是什么时候呢?古代用铜壶滴漏计算时间,一夜分为五更,一更分为五点,每更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一更三点相当于现代的晚上九时左右,五更三点相当于现代的早上五时左右。也就是说,在古代,晚上九时之后是不打钟的,到了早上五时左右,就“钟声动”了。
李商隐《忆住一师》中有“帝城钟晓忆西峰”句。唐无名氏《晓闻长乐钟声》诗曰: “汉苑钟声早,秦郊曙色分。霜凌万户彻,风散一城闻。”[16]《唐诗鉴赏辞典(第1216页)》对此解释说:每天拂晓,宫中和各佛寺的钟声一齐长鸣,声震全城。据此分析,若是各佛寺深夜十二时打钟,这“夜半钟声”就会夜夜惊全城了。
从佛教在我国的传播史可以得知,自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佛教流派纷呈各有所宗。各宗各派的教义不同,有关打钟、念经及礼拜供佛的规定也有所不同。例如,密宗僧徒在深夜可以不睡觉,吟唱“偈赞”(梵呗)或听导师“唱导”[17]。而禅宗僧徒在夜里应当睡觉或者径行(在寂静的林间徘徊思索)。唐代禅师怀海编定的《百丈清规》,记载了禅宗寺院的组织体制、佛事活动及日常行事的规定。到了元朝,由中央下文,令佛教各宗各派的所有寺、刹一律遵行《敕修百丈清规》。直到今天,佛寺中,出家人仍然遵行着源自唐代的《敕修百丈清规》。
《敕修百丈清规卷第六》日用轨范说:“入众之法,睡不在人前,起不落人后。五更钟声未鸣,轻轻抬身先起……。”又说:“五更钟鸣,想念偈云”。在《敕修百丈清规卷第八》法器章第九中,“大钟”项下说:“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慕击则觉昏衢疏冥昧。” [18]可见,禅寺是五更之后鸣钟,以破长夜警睡眠。
唐代禅寺深夜不打钟的规定,一直沿用到现今的寺庙中。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始建于南朝,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普明禅院。既然是禅院,当然遵守禅宗的仪制,在深夜不打钟。
有关唐代寺院深夜不打钟的事例,可在唐诗中见到。公元801年(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农历七月二十二日,韩愈到洛阳北面的惠林寺旅游,同游的还有李景兴、侯喜、尉迟汾。韩愈写了一篇名为《山石》的诗,记叙此事[16]。从《山石》中得知,韩愈住在寺院内,彻夜未睡。韩愈记述的深夜寺院中,有虫声,没有钟声。唐代僧人齐己,写了一首《不睡》的诗[19],记述他“整夜不欲睡”的情景。他记述的寺院之夜中,只有灯影、月光、落叶、飞蛾,未闻钟声。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曾编修过《新唐书》、《新五代史》。应当说,欧阳修对唐代生活习俗的了解,比起其后直至今日的所有文人们,要知道得更多一些。他在《六一诗话》中谈及张继的这首诗时,就指出:“三更不是打钟时!”[20]。
由以上可知,唐代,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在半夜三更是不敲钟的。
冬季日出迟,特别是冬至时节,日出最迟。所以,在冬至前后的那几天中(阳历12月21日前后),凌晨五时左右,月亮已落下,太阳还未露脸,天上布满云层,此时此景,仿佛在半夜,却听到钟声传来。这就是“夜半钟声”!
七、《枫桥夜泊》的题目是后人改的。
张继的这首诗,被选入《中兴间气集》时,题目是《夜泊松江》[9]。到了北宋时,这首诗才被人改名为《枫桥夜泊》。
松江,在苏州城外,是吴江以东、流向上海的河段。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上海一带的陆地尚未完全形成,古松江直接流向长江口外的大海里[21]。当年古松江之宽阔,不亚于如今的上海黄浦江。宋人郏乔称:“吴松古江,故道深广,可敌千浦”[22]。显然,古人不能在这么宽阔的江上造一座“枫桥”,但是渔夫却可日夜驾舟捕鱼。这就形成了“江边的树木和江中的点点渔火,仰对灰暗不明的天空,沿江罗列着”的景观。近代,人们将吴江与松江合称为吴松江,如今称“吴松江”为“吴凇江”。吴凇江的上海市区一段,从北新泾到外白渡桥,被叫作苏州河。
寒山寺位于姑苏城西,松江在姑苏城东,两处相距甚远,而且中间还隔着一座城市。平时,在松江之畔是听不到寒山寺钟声的。但是,当高空存在“声云”时,钟声被“声云”反射,寒山寺的钟声能够传到几十里之外的松江之畔。中学的课外读物告诉我们:“声云”现象是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在做声学实验时发现的。他证明:漂浮在空中的“声云”能反射声音,令被反射的声音远播百里之外[23]。这同海市蜃楼现象的出现是一个原理。
由于平时极少出现“声云”现象,就像极少出现海市蜃楼现象一样。来到松江之畔的文人,每每听不到寒山寺的钟声,很自然地就觉得《夜泊松江》中的“松江”两字不对劲。而离寒山寺最近的河段在枫桥下面,站在枫桥桥头,抬眼即可见到寒山寺内的屋顶。在不懂得“声云”原理的北宋时代,文人们将《夜泊松江》改名为《枫桥夜泊》显然是有其理由的。其实,今天的文人们也未必懂得“声云”原理,要不然怎么会不想到更正宋人的错误呢?
由上可知,《枫桥夜泊》原名《夜泊松江》,诗中的客船不是停泊在枫桥边,而是在松江之畔。
八、讨论
1. 造成对这首诗有不同理解的关键在于对“夜半钟声”的解释。虽然在唐代,禅宗寺院深夜不打钟,可是,在元朝颁布《敕修百丈清规》之前,其它佛教宗派的寺、刹多执行自己的行仪规定,深夜偶会有敲钟击磬之声。范元实的《诗眼》提到《南史》中有半夜打钟的典故,《石林诗话》说,南宋时,在苏州有佛寺半夜打钟[24]。此外,史载姑苏城中一些寺庙,有时候会在深夜打“无常钟”、“分夜钟”[6]。可见这些不属于禅宗的寺、刹是不受《百丈清规》约束的。然而,寒山寺毕竟是禅院,恪守《百丈清规》,深夜是不敲钟击磬的。
此外,这首诗的开首,就用“月落乌啼”点明了时间是在凌晨,而不是深夜,所以,诗中主人公听到的不是“分夜钟”、“无常钟”。
到了近代公元1979年,苏州旅游局在寒山寺举办首届撞钟活动。从此,公历岁末年初,寒山寺在半夜三更响起了钟声[25]。
2. 苏州的枫桥,旧作“封桥”[8]。据查,该桥于清朝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建。“封桥”后来被称为“枫桥”[10]。由于张继的这首诗,首次被选入《中兴间气集》时,用的题目是《夜泊松江》,所以,这首诗同“枫桥”是不相干的。严格说来,这首诗的题目应当恢复为《夜泊松江》。诗名一旦恢复为《夜泊松江》之后,意境就开阔了,从短且小的枫桥下面狭窄的京杭运河支流,回复到“吴松古江,故道深广,可敌千浦” ;而且,“江枫”的“江”字,有了实景的展现;再且,由于客船不在寒山寺近旁的小河叉里,钟声才会悠悠地传到江畔客船中。
3.诗无达诂。一首诗,不是一篇记叙文,却更象一首乐曲、一幅画、一件雕塑。音乐中有谐音、泛音;画和雕塑能引起视觉遐想。张继的这首诗中,也充满着“泛音” 、“遐景”:乌啼、江枫、霜、愁、眠、夜半……等字、词,借由字、词的多义性,诱发人们产生丰富的联想,令这首诗在写景的同时,不仅散发出作者的感受和心境,更能引发读者浮想联翩。这或许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吧。
九、小结
经过前面的论证和考证,我们可以知道,《枫桥夜泊》原名《夜泊松江》。
“月落乌啼”的原意是指月亮落下,太阳即将升起。“霜满天”是形容满天朦胧的阴晦昏白景象。
“江枫渔火对愁眠”是指江边的树木和江中的点点渔火,仰对灰暗不明的朦胧,沿江罗列着。
诗中的客船停泊在姑苏城东面的松江之畔。当时是冬至前后那个农历月份的十五日、凌晨五时左右,天空布满云层。
“夜半钟声到客船”描写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隐约听到从寒山寺传来的悠悠钟声。似乎反映了诗人迎接天明的心态。而这样的理解,跟流传已久的“怀愁难眠”的解说大相径庭。究其根源,实因对“月落乌啼”及“夜半钟声”之解释不同而造成。
十、跋
本文对张继一诗所作的全新诠释,当然可以争论。然而,改正宋朝文人的错误,将《枫桥夜泊》的诗名还原为《夜泊松江》,或者折衷为:《枫桥夜泊(原名“夜泊松江”)》应当是合理的。尽管自从将《夜泊松江》改名为《枫桥夜泊》之后,明代的文征明、清代俞樾曾先后加以刻石立于寒山寺内,韦应埸、岳飞、陆游、唐寅、王士祯等题咏诗文碑数十方立于寺内。然而,这些都改变不了张继这首诗原名《夜泊松江》的事实。
2010年11月12日
参考文献
[2]  赵永芳.《唐诗诵读》[M].2005.P182.
[3]  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P835.
[4]  乔治.阿德尔曼主编.《神经科学百科全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P180、P884. 
[5]  汉代 王充《论衡·说日》:“日中有三足乌,月中有兔、蟾蜍。”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P1325.
[7]  商务印书馆.《新华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8]  陆尔奎等.《辞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辰 三九、子一九○、辰 九一.
[9]  施蛰存.《唐诗百话》[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11]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P1278.
(说明:《辞海1979年版》的一些重要内容,《辞海1999年版》中没有收入。)
[12] 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修订本生物分册》[M].1978.P233-P280.
[13] 黄进德.《唐五代词选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P三五八.
[14] 贾平凹.《五十大话》[M].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
[15] 陆尔奎等.《辞源》[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P辰 三九(夜禁).
[16] 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P781.
[17]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三编第二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P590.
[18] 《敕修百丈清规》.
[19] 余增德.《禅心僧侣心(上)》[M].台北:泰景阳科技有限公司,1993.P114.
[20] 欧阳修.《六一诗话》
[21] 上海市中小学教材编写组.《上海市乡土地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P3.
[22] 《上海地名志》编纂委员会.《上海地名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
[23] (俄罗斯)别莱斯曼.《趣味物理学》[M].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24] 叶梦得. 《石林诗话》[M].
[25]  沈吉庆. 寒山寺钟声何以越敲越响?上海:新民晚报,2008.12.16.B3
全部评论14
爱尚旅游 发表于 2012-9-27 16: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捧一个....沙发...
人生二首歌 发表于 2012-9-27 21: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山这个你一定要记清楚了啊
寒山拾得 发表于 2012-9-28 08: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尚旅游 发表于 2012-9-27 16:17
捧一个....沙发...

这么长的帖子,多谢你愿意看完,更感谢你抢了我的沙发!
寒山拾得 发表于 2012-9-28 08: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二首歌 发表于 2012-9-27 21:49
寒山这个你一定要记清楚了啊

哈哈,跟我有关嘛。
爱尚旅游 发表于 2012-9-29 09: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山拾得 发表于 2012-9-28 08:08
这么长的帖子,多谢你愿意看完,更感谢你抢了我的沙发!

{:128:{:128:
爱尚旅游 发表于 2012-9-29 09: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山拾得 发表于 2012-9-28 08:08
这么长的帖子,多谢你愿意看完,更感谢你抢了我的沙发!

{:128:{:128:
爱尚旅游 发表于 2012-9-29 09: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山拾得 发表于 2012-9-28 08:08
这么长的帖子,多谢你愿意看完,更感谢你抢了我的沙发!

{:128:{:128:
人活着钱没了 发表于 2012-9-29 09: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第一段了……对诗真心不懂。
一切有关文学的帖子都是好帖  鉴定完毕~
寒山拾得 发表于 2012-9-29 0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活着钱没了 发表于 2012-9-29 09:39
看完第一段了……对诗真心不懂。
一切有关文学的帖子都是好帖  鉴定完毕~ ...

少聊会儿天,耐心看下呗,含金量蛮高噢!
勾起我考据的热情了,多会也写篇,掺和一家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我爱大泗洪 ( 苏ICP备2023057549号-1|苏公网安备32132402000627号 )

GMT+8, 2024-11-25 11:25 , Processed in 0.16865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poyright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