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楼主| 发表于 2013-6-27 15: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6-27 23: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28 15: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6-29 06: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6-29 17: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29 19: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11: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11: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11:3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7-3 17: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全部评论20
寒山拾得 发表于 2013-6-27 15: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冷情诗人 发表于 2013-6-27 14:51
20起中国式冤案:无一起由司法机关主动洗冤

你见过哪个部门主动出来认错的?
gengsheng 发表于 2013-6-27 23: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山拾得 发表于 2013-6-27 15:23
捂住盖子,外人就永远不知道里面装什么,媒体就是掀盖子的人。

敢闯敢冒敢承担!敢字当先!前两敢人人都敢做争做,最后一敢却无人敢来担!
寒山拾得 发表于 2013-6-28 15: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gengsheng 发表于 2013-6-27 23:01
敢闯敢冒敢承担!敢字当先!前两敢人人都敢做争做,最后一敢却无人敢来担! ...

乌纱要紧,责任靠边。
gengsheng 发表于 2013-6-29 06: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山拾得 发表于 2013-6-28 15:16
乌纱要紧,责任靠边。

纵观每次事故,没有人出来对事故负责,都在互相推委,象中国的足球一样!
男人的情怀 发表于 2013-6-29 17: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事说不清,什么样的体制,决定什么样的国情,唯有改变体制现象才能相对合情合理
寒山拾得 发表于 2013-6-29 19: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男人的情怀 发表于 2013-6-29 17:11
中国的事说不清,什么样的体制,决定什么样的国情,唯有改变体制现象才能相对合情合理 ...

主动改,也许会软着陆;被动改,也许脑袋就没了。
寒山拾得 发表于 2013-7-3 11: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聂母张焕枝:为子鸣冤路
活着
  一张聂树斌“作案”时的衬衫照片,在6月25日的庭审现场,被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出示,以证明王书金非“聂树斌案”真凶。

  检方的理由是,据王书金陈述,受害人康某被强奸后遭其跺胸而亡,之后他还拿走了康某的连衣裙;而聂树斌当年供述,康某是被他用偷来的衬衫勒死,之后他并没带走衬衫。

  旁听席上的张焕枝,看了眼屏幕上的照片,顿时愤怒难忍:“我再老眼昏花,但看得出衬衫是短袖,而当年公安局要求我指认的,是长袖衬衫”。

  王书金辩护律师朱爱民对检方出示的证据表示怀疑,要求休庭查阅证据材料获准,“王书金案”的二审开庭便如此结束。

  回家后,张焕枝将庭审情况告诉老伴聂学生,聂学生眼眶湿润,沉默半晌,吐出两个字:“活着”。

  “检方造假,让我们苦盼来的一点希望烟消云散”,望着独坐在院子里的老伴,张焕枝咬了咬嘴唇:“但我们不会放弃,要继续申诉,直到儿子被平反”。

  这也是聂学生自杀未遂后,坚持活下去的唯一原因。

  从1994年10月9日儿子被捕,聂学生都会按规定日期,前往石家庄看守所,为聂树斌送去生活用品。

  直到1995年4月28日,当他按例再去看守所时,却被工作人员拉到一旁:“怎么还来送东西,你孩子已经走了”。

  聂学生回忆道,当听到孩子已经“走了”时,他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反复询问下才确定,就在他去看守所的前一天,聂树斌被执行枪决。

  “怎么也不敢相信,为何不通知我们就秘密枪毙了我儿子”,忆及此,70岁的聂父老泪纵横,摆了摆手,再也说不下去。

  张焕枝告诉记者,聂树斌被执行枪决前,石家庄中级人民法院进行了不公开审理,但当时的辩护律师告诉他,聂案没有人证和物证,也没有手印、脚印、DNA鉴定,只有聂树斌的口供,无法定罪。

  而患有口吃的聂树斌,在律师询问为何承认自己强奸杀人时,只说了句:“打的”。

  打击之下,聂学生当时从看守所回来便一病不起,以致偏瘫。

  从此,他每天都要独自拄着拐杖去医院,悲痛中的张焕枝并不知道,丈夫每天去医院的目的,不是看病,而是积攒安眠药。

  “老伴自杀了两次,幸好都被发现抢救了回来,但他的身体算是垮了。树斌的事,只能我一个人去跑”,2005年,王书金的落网让他们看到了一丝光亮,张焕枝开始为儿四处申冤,每一次出门,聂学生都等待着妻子能带着“好消息”回家。
寒山拾得 发表于 2013-7-3 11: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奔走
  未通公车的下聂庄村,距石家庄最近的公车站5公里。

  张焕枝记不清多少次,她凌晨5点起床,给老伴做完早饭便匆匆出门,步行半个小时到公车站,再经过两个小时的换乘,早早地来到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领号。

  运气好的话,领完号,她需要等三四个小时,见到“聂树斌案”承办法官王琪,询问申诉进展。

  每一次,她得到的答复都相同:“正在调查,回家等一等”。

  长期关注此案的学者贺卫方,形容张焕枝不断奔走上访,如同卡夫卡小说《诉讼》里的故事:

  “乡下人在法的门前徘徊,想进去,却遭到守门人的阻拦。守门人的责任是阻拦,同时又让乡下人心存希望,仿佛总有一天他可以进入。”

  而即便是为了听到这样周而复始的官方答复,张焕枝也历经了难以想象的艰难。

  2005年,得知“聂树斌案”出现“一案两凶”,不管是上访最高人民法院还是请求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张焕枝均被拒之门外,理由是她手上没有“聂树斌案”的原审判决书,无法申诉。

  一时间,张焕枝陷入绝望:“儿子被审判时不公开,被枪决时不通知,连要回儿子的骨灰,也是在他被枪决的两年后,现在,一纸判决书,就阻挡了我为儿子申诉喊冤”。

  2005年4月,下聂庄村五十余名村民,陪同张焕枝来到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索要判决书,民怨之下,河北高院终做答复:判决书不能给,理由在于,虽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及最高法院司法解释规定,判决书必须送达被告人近亲属,但“聂树斌案”是在此前审判,“可给可不给”。

  这一次,张焕枝被彻底激怒,“既然可给可不给,为何不给?”

  无奈与愤怒下,张焕枝只有一条路可走:请求当时收到判决书的受害者家属,允许她复印一份,但张焕枝内心清楚,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两年后的2007年4月,一份匿名邮件送到了张焕枝手中,拆开邮件的一刹那,张焕枝嚎啕大哭。邮件里所装的,正是“聂树斌案”判决书的复印件。

  直到最近,经当时代理“聂树斌案”申诉的律师李树亭证实,判决书复印件,是由其无数次去往受害人康某的家中,最终说服康父所得。

  通过这份判决书复印件,张焕枝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申诉,2007年11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函告张焕枝,聂树斌案申诉材料已经交由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处理,“请你与该院联系”。

  收到函告的张焕枝,又循环往返于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每个月要去三四次”,张焕枝告诉记者,每次当听到河北高院答复:“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是回家等着吧”,总会后背发凉:

  “我怕他们要一直拖到我再也跑不动了”。

  患有高血压的张焕枝,腿脚亦被病痛折磨,四处奔走时,她随身携带着救心丸,再也不敢急急忙忙,“现在在路上,只要一感觉身体不对劲,我就会立马停下来,歇上半天再走”。
寒山拾得 发表于 2013-7-3 11:3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死磕
  6月28日,“王书金案”再审休庭后的第三天,张焕枝接到了律师杨金柱的电话。

  随后,杨金柱发布声明:“聂树斌母亲已同意委托死磕派律师担任申诉代理人”,“死磕派”律师杨金柱、陈光武、朱明勇、李金星(伍雷),将和目前张焕枝申诉代理人刘博今律师一起,“共同作战”。

  “我没有白跑,这些年来的坚持,换来了这么多人愿意和我一起死磕”,善良的张焕枝说道,即便等待了8年,如今仍继续等待,但对于“王书金案”的再审,“我看到了河北法院的进步”。

  其实,她和老伴早已顾不上“死磕”的代价;也少有人能理解,为子鸣冤的背后,这对老人的辛酸。

  “我养了猫、狗、猪、羊,还有鸡”,聂学生告诉记者,失去劳动能力后,他只能待在家等着张焕枝的消息,“一等消息我就会想到儿子,一想到儿子我就想死,有它们陪着,我才能为儿子留着这条老命”。

  儿子走后,聂家的生活格外清贫。对记者忆起聂树斌身前点滴时,聂学生将一根火腿肠揉碎,洒进一碗白米粥里,将一半分给他喂养的猫,一半作为自己的午饭;而身心俱疲的张焕枝,将生茄子切成条状,吃几口便放下。

  “不知道接下来是更好,还是更坏”,忧虑之下,张焕枝茶饭不思。如今,证明聂树斌清白的关键,便是当年“聂树斌案”的卷宗,6月25日,王书金辩护律师朱爱民提出休庭申请的目的,正是为了查阅卷宗寻找证据。

  但张焕枝心里明白,这或许比找回当年“聂树斌案”的判决书还难。

  记者了解到,6月27日,朱爱民律师在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查阅“聂树斌案”卷宗受阻:“一共有130多页,但我们只被允许看了25日庭审中,检方当庭出示的一些证据材料的案卷,并将这些案卷复印,复印了26页。”

  朱爱民表示,卷宗中最为关键的聂树斌口供,被法官以“与王书金案无关”为由,拒绝查阅。

  对此,张焕枝申诉律师刘博今分析称:“从已经知道的卷宗来看,没有与聂树斌口供相互印证的证据出现,那么聂树斌的口供是孤证的可能性极大”。

  与此同时,不同于对张焕枝申诉请求的拖延态度,法院希望“王书金案”的再次开庭时间能“尽快”,并主动电话与律师协商,初步将日期定于7月10日。

  “我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张焕枝说,“但也抱着最大的期望”。

  (汪峥)
男人的情怀 发表于 2013-7-3 17: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山拾得 发表于 2013-6-25 18:12
中国式冤案如何出炉
每一个最终被平反的案子,背后几乎都有一条纠缠不清的流水线:公安在破案压力下对嫌疑 ...

检查如果同意其有此罪,岂不是扇自己嘴巴?
  • 潘朵拉的盒子已经打开,想再关上怕是难了。尽管不愿意,但最终怕是跑不了。
    2013-7-3 19:36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我爱大泗洪 ( 苏ICP备2023057549号-1|苏公网安备32132402000627号 )

GMT+8, 2025-4-9 00:44 , Processed in 0.17722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poyright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