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发表于 2012-8-21 13: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宿迁日报2012年8月21日A2版

  平日里,他们是田间地头劳作的农民,是工厂、企业里忙碌的工人,是退休在家的普通老人……但只要一走上“舞台”,他们便绽放出绚丽的“明星”风采,或吹拉弹唱,或琴棋书画,或登场演艺,总是带着充满乡土气息的草根文化味。这些“草根明星”们活跃在街道乡野,他们用极富地方特色、健康向上的草根文艺作品吸引着群众,使人们在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中接受着文明的熏陶与感染,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明素质。
  泗洪草根文化以歌谣、舞蹈、快板、地方小戏等表演形式,用群众熟悉的语言、鲜活的事例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不但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
  
  小戏台,盘活乡村大舞台
  
  “挽起裤腿下地是农民,洗净泥巴上台是演员,能跳能唱,用俺们泗洪话说,这样的农民就是‘不孬’!”8月18日晚,在泗洪县石集乡石集居委会文化广场,年已花甲的石大爷边看表演边翘着大拇指说。
  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大腕明星,百余平方米的水泥地坪,窄小且简陋,却是石集乡石集居委会村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成就舞台梦想的好地方。
  “这个露天广场是政府为了丰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投资10万元兴建的。”该居委会党支部书记石杰告诉记者,广场建成后,村民们没事儿总爱扎堆于此,扭扭身板,活动活动筋骨,唱上两曲儿,别有一番情趣。
  据了解,近年来,为把泗洪民间文化发扬光大,该县采取向上争一些,财政帮一些,农民筹一些,企业捐一些的办法,筹集资金1000余万元,在各乡镇建起了23个综合文化站和162个农村文化广场,设立了50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促进城乡文化设施、文化团体等建设发展。目前该县有农民文艺队109个,队员达2000余人。
  
  大变化,“泥腿子”当“明星”
  
  “以前哪有心思出来跳舞唱戏,男人们为家庭四处奔波,女人们整天围着锅台转,谁还有心思想表演!”该县孙园镇洋井村舞蹈队的李修华告诉记者,“现在条件好了,空闲时间多了,再加上身体发胖,自然想到跳舞唱戏,活动健身!”
  在洋井村,像李修华这样每天出来锻炼身体的人有很多,他们年纪最小的18岁,最大的82岁。
  “以前总觉得这些表演,这样的演员得在电视上才能见到,没想到我们村里出了这么多的能人,我看他们比电视上那些演员都还要强些。”该村李大妈直白地说。
  泗洪县委宣传部部长侯志娟说:“现在,农民已不再满足于赶集看大戏或从电视中欣赏节目,而是自己登台演出的愿望越发强烈,他们希望成为当地‘明星’。”
  据悉,该县的天岗湖锣鼓队就是这些乡村“明星”的典型代表。目前,天岗湖锣鼓队已发展到300余人,辐射全县23个乡镇,外出演出1000余场次。2008年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进入央视星光大道……
  
  大幸福,农民乐在其中
  
  近日的一个傍晚,记者随天岗湖乡民间演出团来到该乡王套村演出。
  一个观众在散场时说:“我本来想看一眼就去搓麻将的,结果越看越好看,看得不想走了。”
  其实,发出这样感慨的又何止是他一个人呢!
  近年来,泗洪县立足本地特色文化资源,深度挖掘,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艺精品,像原汁原味的泗州戏《拾棉花》、《劝亲家》、《势在必行三集中》、《土地流转就是好》等,都紧紧围绕当前的方针政策展开。这些戏演的都是村里的人和事,大家自演、自唱、自乐,并在娱乐中得到教育。
  文艺队员革继秀深有感触地说:“在演出排练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身体,放松了心情,又受到了艺术熏陶,同时也增进了大家的感情。”
  “这个平台,我们将不断完善,也希望泗洪的文艺能人们能大力支持。要深入挖掘本地文化特色,通过活动内容、形式、手段的推陈出新,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吸引更多的群众积极参与,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侯志娟如是说。( 田庆伍 杜  光)



该帖已经同步到泗洪微博 激情文化的微博
全部评论0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我爱大泗洪 ( 苏ICP备2023057549号-1|苏公网安备32132402000627号 )

GMT+8, 2024-11-25 00:52 , Processed in 0.14836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poyright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