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发表于 2013-3-21 16: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媒体报道,哈尔滨周边小城的千万富翁浩宇,经过多年打拼,已然身家千万。然而,不到三十岁的浩宇,却抛下了生意,开着奔驰车去培训班复习备考,预备挤进“体制”,做一名公务员。据说,促使其“转身”的动力,在于公务员“高    人一等”的社会地位,及此前去政府部门办事时“低声下气”的窘状。
    千万富翁艳羡一个普通公务员,并竭力想挤进“体制”,看似荒诞,却又是“情理”之事。携“千万富翁”的身份标签,其人已可谓是普通人眼中的“上层人”;但是,其对于体制及官员的“向往”之情,却与普通人毫无二致,结合今日遍眼皆是的“回到体制内”热潮,则着实可悲可叹。
    其实,千万富翁心向“体制”的选择,再次阐述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即,在当下中国,每个人其实内心都有一种“不安全”感。因为“不安全”,体制内的公务员们,将“向上爬”作为生存法则,试图用更高的官位和权力,换取更多的利益和更“坚固”的安全感;因为“不安全”,无数青年,年复一年地赶赴考场,试图用一个“铁饭碗”,规避激烈的就业竞争,获取让很多人仰视的身份认同;还是因为“不安全”,有些企业家或是交结权力,或用金钱开路,愿意换取诸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头衔,以求最大程度地庇护自己。
    “每个人都是不安全的”,这句话多少有些残酷,却又让人必须直面。当下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几乎所有人在自身权益受到损害的时候,首先想到的都是,“有没有熟人、有没有关系”,而不是让本应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呵护正当权益的规则或法律来“说话”。当人人都试图用“潜规则”解决问题,都容易遗忘或忽视法律的时候,谁又敢说自己是安全的呢?毕竟,权力有大小,关系有亲疏,不像法律,一视同仁,或许这也是千万富翁浩宇虽然事业成功,但却渴望着一个“体制内”身份的原因。
    犹记得,去年曾有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发出“死也要死在体制里”的喟叹,被报道后一时引来无数感慨。为什么要“死在体制里”?无他,只因为体制所代表的权力机构,掌控了当下社会的主要资源,可以一言“决人生死”。某种意义而言,体制对于青年的吸引,并非仅是“旱涝保收”,更是因为其有机会掌握调配社会资源的权力,从而获取附着在权力身上的“高人一等”的社会地位。显然,这就是千万富翁考公务员的逻辑所在。
    也就是说,当下社会的结构,其实是“不平衡”的。现代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一切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但遗憾的是,今日之社会生态,权力却常常大于法律,因此,使得包括千万富翁在内的所有人,都难有底气对某些不受约束的权力,及某些胡作非为的官员说不,只能选择“低声下气”,继而艳羡权力。
    虽然,千万富翁考公务员的选择,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但梳理梳理社会生态,谁都难言其不该如此选择。但不得不说的是,这样的选择,无疑戳中了整个社会的软肋;这种看似荒诞的选择,在诉说着将“权力关进笼子”的迫切,在呼唤着法治的阳光。若权力不受约束,若法治不彰,则“死在体制里”就不会只是一小部分人的梦呓。


该帖已经同步到泗洪微博 观察的微博
全部评论0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我爱大泗洪 ( 苏ICP备2023057549号-1|苏公网安备32132402000627号 )

GMT+8, 2025-4-19 11:06 , Processed in 0.17257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poyright © 2001-2025 Discuz! Team